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279章 清北再次震动!全球材料学界大地震!

第279章 清北再次震动!全球材料学界大地震!(2 / 2)

“哦?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理事?想邀请秦风去做个报告?这个……这个我要和学校领导以及秦风本人商量一下,您看……”

“什么?麻省理工的戴维斯教授想带他的整个超导团队来我们燕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希望和秦风深度合作?欢迎!热烈欢迎啊!”

挂断一个电话,另一个电话又立刻响起。李振华教授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没这么风光过。他看着办公桌对面,同样笑得合不拢嘴的燕京大学校长吴国栋,心中感慨万千。

“老李啊,”吴国栋校长激动地搓着手,“这次,我们燕京大学,可真是在全世界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啊!不,是扬眉吐气!是引领潮流!”

“是啊,校长,”李振华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秦风这孩子,是我们燕京大学的宝藏,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

吴国栋校长猛地一拍桌子:“没错!这样的天才,我们必须倾尽全力去培养!我已经和上面汇报过了,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指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为秦风同学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和支持!经费上不封顶!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且,我听说,清北那边的老周和老刘,今天一天都没吃好饭,血压都上去了。哈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啊!”

李振华教授闻言,也是会心一笑。这种良性的竞争和“碾压”带来的快感,实在是太舒爽了。

如果说燕京大学是风暴的中心,享受着胜利的荣光,那么整个全球的材料科学界和凝聚态物理学界,则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各大科研机构的内部论坛、学术交流群里,关于“秦风超导体”的讨论热度,已经达到了沸点。

“我的上帝!这是真的!室温超导,竟然真的被一个大一新生用‘有机废料’搞出来了!我感觉我几十年的物理学白学了!”一位欧洲某着名大学的老教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哀叹。

“BCS理论还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我表示严重怀疑!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超导机制的传统认知!”

“别争了!我已经让我实验室的学生全部停下手中的课题,全力研究这种‘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体’!谁能率先搞清楚它的微观机理,谁就能在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占据先机!”一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主任在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

《Nature》、《S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的编辑部,此刻也忙得人仰马翻。无数的科研团队,在成功复现秦风的实验后,立刻开始着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这种神奇材料的更多特性和潜在机理。

“快!把所有关于有机超导体、非常规超导机理的审稿人名单都调出来!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月,相关领域的投稿将会井喷!”一位《Nature Physics》的编辑对助手说道。

以往那些高高在上,对非传统超导材料研究持保守甚至排斥态度的“学术权威”们,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一些固守传统理论,曾公开质疑过秦风成果的学者,更是悄悄删除了自己之前的言论,或者干脆“装死”,生怕被翻出来鞭尸。

整个材料科学界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研究格局,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打乱、重塑。

无数实验室开始紧急采购与秦风论文中提及的相似的有机材料,甚至有好事者开始研究燕京大学食堂的菜单,试图找出“剩饭”的秘密。

“燕京大学食堂,或成最大赢家?”有媒体用这样戏谑的标题报道。

一些嗅觉敏锐的科研团队,已经开始基于秦风的初步理论探讨,提出各种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案。

“基于‘秦风超导体’的量子干涉效应初步观察!”

“一种新型‘有机声子’在室温超导中的可能作用!”

“‘秦风材料’在强磁场下的奇异金属行为研究!”

一篇篇预印本论文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arXiv等平台上,虽然大多还很粗糙,但却标志着一个新的研究热潮,正在以秦风的名字为核心,席卷全球。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科学风暴中,远在江南小城的秦家,也感受到了这份巨大的喜悦。

秦风的父母,秦建国和张桂芬,这两天接电话接到手软。亲戚、朋友、单位领导、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亲,都打来电话祝贺。

“老秦啊,你家秦风可真是出息了!光宗耀祖啊!”

“桂芬姐,你儿子上世界新闻了!真正的世界新闻!比那些明星都厉害!”

老两口一开始还有些懵,直到看到电视新闻里,自家儿子那张略显稚嫩却无比自信的脸,以及新闻播报中那些他们听不太懂但感觉非常“高大上”的词汇——“室温超导”、“世纪突破”、“华夏天才”,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好像真的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晚上,秦风终于有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儿子,你……你真的搞出那个什么……超导了?”张桂芬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不确定。

“嗯,妈,算是吧。”秦风的声音依旧平静。

“那……那个东西,危险吗?我看电视上说,是什么世纪难题,会不会对你身体不好啊?”秦建国在一旁担忧地问道,在他朴素的认知里,越是厉害的东西,往往也越危险。

秦风听着父母关切的话语,心中一暖,笑道:“爸,妈,你们放心,很安全,就是个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身体没影响。你们就当我在实验室里炒了个‘新菜’,只不过这道菜的‘味道’比较特别,全世界的‘美食家’都想尝尝。”

“炒菜?”张桂芬愣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了,还贫嘴!不过,你要是真能把剩饭炒成宝贝,那也算是你的本事!”

“妈,您放心,以后我会做出更多‘好菜’的。”秦风笑着说。

“好好好,儿子,你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钱够不够用?不够爸妈再给你打点。”秦建国叮嘱道。

“够用,爸,学校和国家都给了很多支持。”

简单的几句家常,却让秦风感受到了最纯粹的温暖和支持。这份来自家庭的力量,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挂断电话,秦风站在宿舍的窗边,望着窗外依旧喧嚣的校园。

他知道,燕京大学因为他,在全球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数顶尖的生源和科研人才,将会被吸引而来。

而整个全球的材料科学界、凝聚态物理学界,也因为他这个小小的“食堂剩饭超导体”,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和全新的研究热潮。

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他,秦风,正站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