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问天寻旧踪(下)(2 / 2)

四道石门确实雄伟壮观,每道门都有三丈高、两丈宽,门框用巨石砌成,门扇则是厚重的青铜铸造。最关键的是,从这个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出,四道门各自通向不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控制网络。

当竹筏绕着山丘航行时,众人发现了更加震撼的景象。在山丘的周围水中,密密麻麻地矗立着数以千计的石柱,远远看去就像一片巨大的石头森林!

"焉有石林?"子彻惊叹道,"真的有石林,而且规模如此庞大!"

这些石柱确实高低不等,最高的有两丈多,最矮的也有一丈。但与众人想象不同的是,石柱顶端的造型极其简朴粗犷:有的刻着简单的箭头,有的雕着基本的几何图形,还有的只是凿出不同深度的凹槽。这些标记虽然简陋,但在军事用途上却一目了然。

"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阿漓轻声念道,但随即疑惑地说:"可是这些石柱上的标记,看起来不像是动物..."

李明衍仔细观察着石柱的分布,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些不是装饰,是军事标识!"

他指着不同的石柱:"你们看,箭头标记的石柱控制水流方向,凹槽深浅不同的石柱标示着水位高度,几何图形则代表不同的操作指令。这是一套完整的军事水利控制系统!"

"屈原为什么要用'虬龙'、'负熊'来形容这些石柱?"周文不解道。

李明衍想了想,恍然大悟:"因为屈原是在隐喻!在他眼中,这些冰冷的军事标识就像是凶猛的野兽,随时准备吞噬楚国的土地。'何兽能言'是在讽刺这些石柱虽然不会说话,却能传达白起的军令;'虬龙负熊以游'是在形容这些水利机关如同凶兽一般在云梦泽中游弋!"

这个解释让众人都深感震撼。屈原不仅看出了白起石林的军事用途,更是用诗歌的方式揭示了其背后的险恶用心。

"白起的这个布局..."李明衍环视着这片石林,心中对白起的军事才能既敬佩又恐惧,"如果我推测不错,这座九重山丘就是一个巨大的水库调节器。"

他详细分析道:"山丘内部应该是中空的蓄水空间,通过四道门和周围的石林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整个云梦泽水系的流量和流向。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完全可以人为地制造洪涝或干旱!"

"更可怕的是,"李明衍继续说道,"这个系统一旦运转起来,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整个云梦泽下游的水文环境。白起可以用水攻来配合军事行动,也可以用断水来困死城池。这简直是一件战略级的超级武器!"

庄贾听得背脊发凉:"怪不得屈原要拼死破解这个机关。如果让白起掌控了这套系统,楚国岂不是永远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