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袁可立虽不是第一次见周延儒,但他却好似是许久未见,忘了他的模样一般。
“哦,下官正是。方才老大人所言,下官心生疑惑,故此才斗胆相询。”
周延儒是谦和有礼的开口,就好似他是真正的想为辽东出力。
没错,他说这话的目地,不是想正的询问胜算如何,而是他想阻止辽东有大动作。
的确,对于周延儒这人来说,辽东战情如何,他并不关心,而能让他真正关心的是,皇帝尊不尊儒家,皇帝会不会与建奴议何,以及若是战败了,他又该如何处事不染淤泥。
而他在历史上,之所以阻挡朱由检议和,一是怕陈新甲议和成功进入内阁,威胁自己的权力,二是他怕议和了会有损朝廷尊严和利益,和影响了自己的政治声誉。
“呵呵,无妨。方才周大人的询问…,说实话老夫以为胜算不大。”
轰的一下,在场的十多人便就变了脸色。
“大人为何?若是无所胜算,那为何还要进攻广宁?”
现场,除了孙承宗这位老将是微微一笑外,其余的人大多就是一脸懵了,甚至就连钱龙锡都想来问问他为何要这么布置了。
而钱龙锡,虽是知兵事,但他对于兵事的理解还是有些不够的。
“呵呵,诸位大人莫慌,老夫之所以如此,目的不是为了收复广宁,而是为了这里!”
袁可立笑了笑,转而就将拐杖给指到了三义关。
而这一下子,这就算是傻子也理解了他的意图。
的确,这个地方是已被建奴给占据了,若是能打通那里,那对于眼下的整个局势来说就瞬间来了个倒转,属于是彻底把建奴给锁在了内路!
“老大人,关于此略,这军需花费可能计算?”
看到这一幕,朱由检也激动的喘息了起来,这要是成了,那他大明的压力就没这么大了。
“回禀陛下,此略若要实施,臣估算得需二十五万左右之兵力不可,具体花销也应是在三百万两上下。”
“嗯…,孙爱卿,此略你怎么看?”
听着袁可立报来的账单,朱由检就看了看孙承宗与张书缘。
“启奏陛下,依臣之见,袁公之言大有可为,若是能打通此道,那与建奴而言就成了劣势,而我大明便可占据主动左右出击!”
这孙承宗似乎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站起来就开始欣喜常言。
而至于张书缘,虽然是未站起说话,但他的眼神却是出卖了他,因为他也很赞成这一策略。
“呵呵,看来稚绳(孙承宗的字)是早和礼卿(袁可立的字)有所沟通了。”
“请陛下恕罪,此略确实是与袁公沟通得来,若非袁公返京,臣还不知是在何时臣奏为好。”
孙承宗也没藏着,直截了当的就吐了真言。
“呵呵,看来朕召礼卿是召对了。不过,此略的大方向虽好,但具体细节你二人可有商榷?”
“启奏陛下,此略臣二人尚有沟通,目前若要实施,臣等当推满桂为先锋主攻广宁吸引敌军主意,优先占据大定、大安、大康三堡,再配合大陵城之军以钳形战法进攻广宁。而三义关方向,则领赵率教或尤世禄为中军,携我关宁各营主力进攻其地,直插牛庄、鞍山、以及甜水三堡。”
孙承宗与袁可立互相对视了一眼,旋即就躬身请起了旨来。
“诸位爱卿,怎么看?”
这既然是开御前会议了,那朱由检是无论如何也要询问内阁与其他六部的意见(多了个商业司)
听到皇帝的问话,殿内众人就互相打量了起来。
可在相视了一眼后,张书缘就得出了个结论,除了钱龙锡、李邦华以及何如宠三人外,其余人全都不赞成。
“启奏陛下,臣吏部不赞同,原因无他,只因我朝正处改革之中,若大动兵将,易使我朝之积弊难除。”
李长庚想了想就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了。
随着他的开口,礼部尚书周士朴、刑部尚书韩继思、工部尚书冯英、礼部尚书周士朴,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等人也都齐刷刷站起来反对了。
而他的意思是很明确,其言也并无私信。而且就是眼下朝廷正在改革,若是主动掀起大战,搞不好那年初定下的七大国策,就会因此而崩毁。
因为,战争是很耗钱,耗人的!
见六部不同意,朱由检就将目光给放到了内阁这边。
见皇帝转过了头来,温体仁、毕自严、李标、李邦华、王永光、钱龙锡、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几人,就相继提出了反对或赞同之言。
而他们的意见都差不多,赞同是认为,此略可成,不赞同的则是认为此举风险过高。
听着臣公们的言辞,朱由检就深吸了口,旋即就把目光看向了自家妹夫。
见大舅哥看了过来,张书缘起身想了想便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袁公之言可行。但在这可行之下却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我朝眼下正处各项改革除弊之中,若是战起这军费开支将会高企,恐非止于二位大人所言。二是我辽东战情还需注意严防二字,毕竟我大凌河城先后遭敌破坏二次,若我朝只重三义关方向,臣惊怕我大凌河城崩坏,致使此略功亏。”
说完这句话,张书缘便就矗立在了原地,也没去看孙承宗或者袁可立。
随着张书缘的话音落下,在场的所有人就齐刷刷的看向了朱由检,等待着他的最终决定。
“此略…,还是让朕再思虑思虑吧。万望二位爱卿勿要心疑。”
看着诸位臣公,朱由检的压力瞬时就大了起来。
的确,行军打仗,在这某些时候是要比治国的风险还要大的,胜了不必多说,可倘若不胜,那将是局势倒转,于朝廷而言就更加不利了。
“陛下思量深渊,臣等不疑。”
见朱由检在综合考量了,袁孙二人也知道这事儿急不得,所以他二人便恭敬的躬了躬腰表示理解。
“好,既已如此,那就先请老爱卿暂歇,朕定在此两日内回应。”
“是,老臣告退。”
随着朱由检给了答复,袁可立便就退出了养心殿,而其余之人也看出了皇帝的忧思,紧跟着也恭敬告退了。
……
夜幕降临。
朱由检是躺在龙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全都是关于袁可立的战略主张。
可就在他如此思量了一夜后,准备在第二天的早朝结束后召温体仁进宫问话时,一声惊天之音便响彻在了耳畔。
皇太极东进了,大凌河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