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329集:《深海基因库的垄断危机》

第329集:《深海基因库的垄断危机》(2 / 2)

“这些生物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中生存了上亿年,发展出独特的基因机制。”她点击鼠标,屏幕切换出基因序列图谱,“蓝域生物申请专利的深海嗜压菌基因,能让微生物在千倍水压下存活,这对开发耐压材料、治疗减压病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他们的专利条款规定,任何研究机构使用该基因都需支付每克样本20万美元的授权费。”

美国代表敲了敲桌子:“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动力。如果企业无法从研发中获利,谁还会投入深海探索?”

“但深海不是企业的试验场。”肯尼亚代表反驳,“去年我们国家的渔民因赤潮损失惨重,陈博士团队发现蓝域专利库里的某种藻类基因能抑制赤潮,但对方拒绝授权。这不是商业问题,是人命问题。”

争论持续到深夜,陈砚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走出会议室,走廊尽头的自动贩卖机旁,俄罗斯海洋研究所的伊万正对着一罐咖啡叹气。

“他们不会轻易让步的。”伊万递给她一罐热可可,“蓝域在各国议会的游说资金,比我们的科研经费还多。”

陈砚望着窗外的联合国大厦,灯光在夜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我去马里亚纳海沟时,看到过一种虾,它们的幼体在热液喷口的高温与海水的低温间反复穿梭,基因里进化出能瞬间调节体温的机制。那种适应力,是地球给所有生命的礼物,不该被锁进专利保险柜。”

伊万沉默片刻,打开加密文件夹:“我们找到了蓝域的内部文件。他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垄断全球所有深海热液区的基因资源,然后通过专利授权控制70%的生物医药和环保技术市场。”

陈砚的手指停在热可可罐的拉环上:“必须阻止他们。”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砚团队开始了一场横跨三大洲的游说。在挪威的峡湾,他们向渔业部长展示深海鳕鱼基因被专利化后,当地渔民可能面临的天价授权费;在巴西的雨林实验室,他们与生物学家们彻夜讨论土着部落传统医药知识被跨国公司专利化的前车之鉴;在印度的贫民窟诊所,医生们握着他们的手说:“那些能救命的基因,不该有价格标签。”

当陈砚带着122个国家的联合签名回到联合国时,艾伦正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屏幕上,他举着一支装有透明液体的试管:“蓝域生物成功从深海火珊瑚基因中提取出新型抗生素,将在明年上市,定价每支3000美元。这是对人类健康的伟大贡献。”

台下掌声雷动,陈砚看着直播画面,突然想起在马里亚纳海沟看到的景象——那些在黑暗中绽放的生命,从不需要人类的定价。

三、共享库

联合国大会堂的穹顶下,陈砚展开《深海基因伦理公约》的草案,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大厅:“第一条,深海基因资源属于全人类共同遗产,任何国家、企业或个人不得主张原始基因序列的独占权。”

艾伦坐在旁听席第一排,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敲击,给各国代表发送着即时信息。当陈砚读到“企业可申请基于基因研发的技术专利,但原始基因必须存入全球共享库”时,他猛地起身离场。

走廊里,他拨通了专利局局长的电话:“告诉那些议员,如果公约通过,蓝域在深海基因上的投资将血本无归。我给他们的政治献金不是让他们看话剧的。”

但他不知道,此刻在大会堂的夹层,伊万正将一份文件传给各国代表——蓝域生物为获得某深海基因专利,贿赂当地政府,将原住民世代守护的海域划为“禁区”,导致数十名渔民因无法进入传统渔场而破产。

投票开始时,陈砚的手心全是汗。电子屏上的赞成票数字缓慢攀升,51、78、109……当数字定格在137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员国赞成,《深海基因伦理公约》正式通过。

艾伦冲出联合国大厦,坐进等候已久的轿车。车窗外,抗议者举着“深海不属于任何人”的标语牌,蓝域生物的股票正在暴跌。

三个月后,全球深海基因共享库在摩纳哥正式启用。陈砚将马里亚纳海沟新发现的环节动物基因序列上传至数据库,屏幕上弹出提示:“该基因已被17个国家的研究机构申请使用,用于开发新型环保材料和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

她点开非洲某国的申请报告,附件里是一张照片:穿着白大褂的当地研究员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身后的墙上贴着《深海基因伦理公约》的复印件,用当地语言写着“共享即正义”。

老周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背景是“幽蓝”号的驾驶舱,探照灯正照亮一处新的热液喷口。“陈博士,又发现新物种了。”老周的声音带着笑意,“这次的基因,该叫什么名字?”

陈砚望向窗外,摩纳哥的阳光洒在海面上,碎成一片金箔。她想起那些在深海中闪烁的生命,它们从未想过要独占黑暗,只是安静地绽放,等待着被整个世界看见。

“就叫‘共享’吧。”她说,“让它记住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