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杨文治力战三总兵(2 / 2)

杨文治拔出枪尖,枪尖滴血不沾,他立于战场中央,黑袍染尘,目光如炬,扫视残敌。

张在山、曹克中被缚于前,谭玉龙尸横当场。

革命军将士齐声欢呼:“将军神勇!第六师无敌!”

杨文治收枪入鞘,沉声道:“传令下去,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龙山之战,到此为止!”

残阳如血,映照龙山。

一将之勇,定乾坤于须臾;三总兵之败,成全了杨文治“革命军第一悍将”的赫赫威名。

与此同时。

雷恒押着甘肃提督陶茂林来到杨文治面前,陶茂林身着残破官服,神色倔傲,目光中满是赴死之志。

他昂首直立,毫不畏惧地盯着杨文治,声音沙哑却铿锵:“要杀要剐,悉听尊便!陶某今日兵败,无话可说。”

杨文治端坐马上,俯视陶茂林,眸光深邃,语气却带着几分悲悯与质问。

“陶提督,你我皆为汉家儿郎,为何要辅佐满清,欺压汉人?”

“满清入关以来,奴役华夏二百多载,圈地跑马,文字成狱,屠戮志士,苛政虐民,难道你心中竟无半点血性,无半点故国之思?”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继续道:“你可曾记得,祖辈父兄流过的血泪?”

“可曾记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汉家江山,锦绣神州,竟沦为夷狄铁蹄下的囚笼!”

“你身为汉人,手握兵权,不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倒甘为鹰犬,助纣为虐,镇压同胞,你于心何忍?”

陶茂林面色微变,嘴唇颤动,却仍强撑着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陶某承朝廷恩典,自当以死报国!”

“至于你说的那些往事,陶某无暇顾及,只知忠于职守。”

杨文治闻言,仰天长叹:“忠于职守?忠于那高高在上、骄奢淫逸的满清贵族?”

“忠于那些吸食民脂民膏、只知享乐的八旗子弟?”

“陶提督,你我皆是被命运抛掷于乱世的棋子,可棋子亦有选择落子之权!”

“你可曾细看百姓流离失所之苦?”

“可曾听闻陇上父老哀嚎之声?满清两百余年统治,带给华夏的,是无尽屈辱与衰败!”

“今日革命军起,只为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你若仍执迷不悟,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缕残烟!”

他翻身下马,缓步走到陶茂林身前,声音低沉却有力:“你若肯幡然醒悟,与我等共谋大业,陈大帅必以诚相待,许你戴罪立功,为汉家天下尽一份力。”

“若你执意赴死,杨某也不为难,但愿你九泉之下,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万里山河、千百万黎民百姓!”

陶茂林神色复杂,眼中闪过挣扎与动摇,沉默良久,终是低下头,声音低哑。

“陶某……有负汉家,罪孽深重。若将军不弃,愿听一言,龙山残部尚有忠勇之士,若能善加安抚,或可为革命军所用。”

杨文治眼中一亮,朗声道:“好!陶提督能识时务,便是天下苍生之福!来人,为陶提督松绑,好生安置。待龙山事定,我当亲向大帅举荐,让你将功折罪,共谋复兴大业!”

雷恒见状,心中暗赞杨文治胸襟气度,不禁肃然起敬。

一旁革命军将士与龙山降军,见此情景,亦纷纷低头私语,议论杨文治仁义与气魄,士气悄然归附,龙山风云,已悄然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