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思月没听见赵氏怎么骂她的。
也没参加小侄儿的洗三宴。
因为高县令送来消息,说整个安阳县野生木薯储量十分大。
基本都在一个叫屏东镇的地方。
漫山遍野都是。
而且当地人尚不知这东西能吃。
因此也没人敢碰。
都保存完好呢。
他已经让人把这些荒山圈起来,并租用了山下好几户的空置房间。
让江思月过去看看好不好建厂房?
江思月让铁牛带着她去看了看。
果真见满山都是长势良好的木薯。
心里乐开了花。
以建设木薯处理厂的名义,拿下了村口的一大片地。
并周围几个山头的承租地契。
地契是十年的。
也就是这十年间,这些山头的使用权都在江思月手里。
相关事宜已经办妥。
事不宜迟。
江思月就展开了流民安置活动。
先叫杰子从作坊里挑了几个底实的人过来做管理。
然后让梁婆子和叶琴婆媳俩,通过杜允娘的关系买了些廉价的粗布成衣。
高县令让郭捕头带着衙役把流民们聚拢起来带过来。
说只要干活就能发衣裳。
还有饭吃。
流民们都是忍饥挨饿才走到这儿。
听说能发吃的,都很高兴。
江思月在租用的民房里,征用了当地一些村妇婆子。
先给流民们烧水洗漱换衣裳。
然后买了几百斤糙米。
大锅煮粥。
洗干净收拾好的流民都可以领一碗粥。
孙二虎和江思成坐在桌子后头,给领过粥的流民登记造册。
问了年龄姓名,以前是干什么的,认不认字等信息。
又给他们分组选出队长。
江思月看到有几个流民在咳嗽。
于是又让铁牛回去让文清带上足够的药材来。
先给他们挨个诊诊脉,看看有没有流行的传染病。
都说大灾之后有疫病。
江思月怕他们在路上传染了什么病症。
若是流传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她自己则带着杰子到附近的山头上转了转。
觉得这边土质还不错。
要是都开垦出来种上木薯或地瓜。
收成一定不错。
当晚就在山下的小村子里借宿。
这小村子名叫槐树村。
因村头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而得名。
村子不算大。
江思月和杰子二虎他们找了老乡家里借宿。
收留的流民们就在高县令之前租下的院子里凑合一晚。
文清给流民们看完病来汇报。
“今天总共接收流民八十九人。
有六十三人是二十到四十岁的壮劳力。
二十一个妇人,还有五个孩子。
身体倒没什么太大问题,就是虚劳过度,都很虚弱。”
江思月点点头:
“后期还会陆续来一些流民。
明天开始杰子先带着现有的人手开始建房。
高县令批给我们的地有十亩多。
足够用了。
文清隔个两三天来一次就行。
给新接收的流民都诊诊脉,别出现什么疫病。”
两人纷纷点了点头。
江思月想着这么多人,木薯处理也还要好几天才能开始。
她得先想办法解决一下粮食问题。
于是又赶回县里,向高县令申请了一纸征调令。
只因灾荒年间,大宗粮食买卖是受朝廷管控的。
一次性购买超过三石粮食就会受限制。
有了这个征调令,只要银钱够,就可以多买粮食。
建厂房处理木薯大约半个月时间就够了。
以后可以掺着木薯用。
所以江思月也没买太多。
否则容易引起粮价波动。
风风火火干了一个月。
处理厂初入正轨。
接收流民两百余人。
每天能处理木薯千余斤,开垦荒地十余亩。
有一些流民被县衙征调去修路挖渠。
江思月一直在槐树村忙前忙后。
直到有一天王氏找来,问她小侄子过满月,她送什么礼?
江思月才恍然。
原来时间过的这么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