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渴望,又很快黯淡下去:“我都快五十了,还学得来吗?再说,家里还有老伴儿要照顾,走不开啊。”
“培训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线下课就在乡卫生院,不用跑远。”林晓看出了他的顾虑,接着说,“李院长说了,像您这样有经验的乡医,是咱们乡医疗的宝贝,必须得留住、用好。您要是去培训,院里还能给您补贴误工费呢!”
王建国的心动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这些年看着乡亲们因为缺医少药受苦,他心里急,却总觉得自己力不从心。要是能有机会系统学习,拿到资格证,就能更好地为乡亲们看病了。
这时,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林晓和王建国一起把张大爷抬上救护车,看着车消失在雨幕里,张家婶子拉着他们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多亏了你们,不然我家老头子就没救了!现在有你们这些好医生,我们老百姓看病再也不用愁了!”
雨渐渐小了,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给湿漉漉的村庄镀上了一层金光。林晓收拾着急救箱,对王建国说:“明天院里就开始报名培训了,我帮您留个名额?”
王建国看着远处的山,山脚下的村庄错落有致,田埂上已经有乡亲们开始忙活。他笑了,眼里满是光:“好,我去!”
第二天一早,王建国就揣着身份证去了乡卫生院。李院长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建国啊,你能来太好了!咱们乡现在有了巡回医疗车,又有了新医生,再加上你们这些老乡医归队,咱们的医疗覆盖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卫生院的院子里很热闹,不少乡医都来报名培训。林晓忙着给大家登记,还把培训资料一一递到每个人手里。王建国翻着资料,里面有基础医学知识,还有常见病的诊疗规范,甚至还有关于慢性病管理的内容。
“以后咱们每个村都会建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李院长站在院子里,对着大家说,“咱们的目标是,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再也不用为了看病跑断腿、花冤枉钱!”
王建国听着,心里热乎乎的。他想起自己刚当乡医的时候,药箱里只有阿司匹林、感冒药和一些常用的草药,乡亲们有个大病小灾,只能硬扛着。而现在,不仅有了巡回医疗车,有了专业的医生,还有了系统的培训和标准化的卫生室。
培训开始后,王建国学得很认真。白天在村里给乡亲们看病,晚上就对着电脑上网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卫生院问林晓或者李院长。林晓也很有耐心,总是手把手地教他操作新设备,讲解新的诊疗方法。
三个月后,王建国顺利通过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拿到证书的那天,他特意穿上了新买的白大褂,站在刚建好的村卫生室里,看着墙上挂着的规章制度,看着药柜里整齐摆放的药品,还有角落里的血压计、血糖仪,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王医生,恭喜您啊!”林晓提着水果来看他,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院里决定,让您负责咱们村卫生室的日常工作,以后您就是正式的村医了!”
王建国握着证书,手都在抖:“谢谢,谢谢你们……我这辈子,终于成了真正的医生了!”
那天下午,村里的乡亲们都来祝贺王建国。张家婶子特意炖了鸡汤,端到卫生室里:“王医生,您现在是正式医生了,以后我们看病就更方便了!”
王建国笑着给乡亲们量血压、测血糖,还跟大家普及健康知识。林晓在一旁帮忙,看着王建国熟练地操作设备,耐心地跟乡亲们沟通,心里也很高兴。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村卫生室的窗户上,映得屋里暖洋洋的。王建国送走最后一个乡亲,对林晓说:“以前我总觉得,乡医就是个苦差事,没人重视。现在才知道,咱们的工作这么重要,这么有意义。”
林晓点点头:“是啊,乡镇医疗是守护乡亲们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把每个村卫生室都建好,把每个乡医都培养好,咱们青溪乡的医疗覆盖肯定能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有奔头!”
王建国看着远处的炊烟,看着田埂上散步的乡亲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属于青溪乡的医疗新篇章,才刚刚开始。而他,终于可以带着自己的药箱,以一名正式医生的身份,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守护着他们的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