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42集:秦斩奏请,朝廷禁民间私自炼丹

第942集:秦斩奏请,朝廷禁民间私自炼丹(1 / 2)

暮春的风卷着紫宸殿外的落樱,簌簌落在秦斩的乌纱帽檐上。他垂着手立在殿中,玄色官袍下摆压着金砖地缝里的凉意,目光落在御前那方紫檀木御案上——案头摊着的《各州灾情疏》还沾着墨痕,朱批“阅”字的尾钩微微上挑,显是天子方才看得心绪不宁。

“秦卿自青州查勘归来,一路辛苦了。”龙椅上的永熙帝放下朱笔,指节叩了叩案角,“青州疫后民生如何?那几处流民安置营,可还妥当?”

秦斩躬身行了礼,声音沉得像浸了春雨的青石:“回陛下,青州流民已妥置,粥棚昼夜供食,医署也派了医官驻营。只是……臣在青州见了桩更急的事,若不早治,恐比疫灾更伤国本。”

永熙帝眉峰微挑。他知秦斩素来刚直,从不会无的放矢。当下示意近侍退下,殿门缓缓阖上,将殿外的雀鸣隔绝在外:“卿但说无妨。”

“是关于民间炼丹。”秦斩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双手奉上。近侍接过呈给御前,纸上是他在青州画的简图——城郊乱葬岗上,新坟堆里露着半截陶罐,罐口凝着黑褐色的残渣,旁侧写着“丹渣含汞,掘坟时三名民夫染病,两日内亡”。

永熙帝的指尖在“汞”字上顿了顿。他登基初年便听过炼丹之事,只当是富贵人家求长生的消遣,却没料到会伤及百姓性命:“青州一地如此,还是……”

“不止青州。”秦斩抬眸,眼底映着殿中烛火,亮得有些灼人,“臣途经兖州、徐州,沿途见不少村落有‘丹炉’。寻常百姓凑钱请‘丹师’炼丹,说能治百病、求子嗣,可臣查得,那些‘丹师’连草药都认不全,炼丹用的铅、汞、砷,全是害人的毒物。兖州有个李家庄,三十多口人吃了‘还魂丹’,半个月内死了十七口,剩下的也都浑身溃烂,连医官都束手无策。”

他的声音顿了顿,想起李家庄那扇斑驳的木门——门后躺着个六岁的孩童,小脸肿得发亮,手指缝里渗着黑血,孩子母亲抱着他哭,说那“丹师”说吃了丹就能让孩子长命百岁。那画面像根刺,扎在他心里,连说话都带着涩意:“更可虑的是,有些地方的豪强,借着炼丹聚敛钱财,还说‘丹气能镇邪’,逼着佃户出钱买丹,不出钱的就拆房夺田。如今徐州已有流民因避‘丹税’逃荒,再不管,恐生民变。”

永熙帝沉默着翻完简图,指腹蹭过纸上民夫溃烂的手臂图样,脸色沉了下来。他治国十余年,最看重的便是民生安定,如今竟有人借着炼丹害命敛财,还隐隐有扰政的苗头,这绝不能姑息:“卿可有对策?”

“臣恳请陛下下旨,禁民间私自炼丹。”秦斩躬身,声音掷地有声,“具体有三策:其一,凡私设丹炉、自称丹师者,一律问罪,丹炉、丹料尽数销毁;其二,令各州府张贴告示,讲清炼丹的危害,让百姓知其害而避之;其三,命太医院编印《辨毒录》,发往各州县医署,教医官辨认丹毒,救治染病百姓。”

他话音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是礼部尚书周文渊的声音:“陛下,臣有异议!”

门帘被掀开,周文渊快步走进殿中,锦袍上还沾着朝露。他对着永熙帝行了礼,转向秦斩时,眉头皱得很紧:“秦大人此言差矣!炼丹之事,自古便有。前朝梁武帝炼丹求长生,虽未得偿,却也没伤及百姓。如今民间炼丹,不过是百姓求个心安,何至于禁绝?”

“周大人可知‘心安’二字,是用多少条人命换的?”秦斩转头,目光落在周文渊身上,“青州乱葬岗的民夫、李家庄的十七口人,他们求的也是心安,可最后换来的却是惨死。那些‘丹师’用毒物炼丹,赚的是昧心钱,害的是百姓命,这等事,难道还要纵容?”

周文渊脸色微变,却仍不肯退让:“秦大人说的是害命的奸人,并非所有炼丹者。太清宫的道长们也炼丹,难道也要禁?再说,有些官员家中也有丹炉,若禁了民间,岂不是落人口实,说陛下只许州官放火?”

“太清宫炼丹,是为陛下祈福,所用药材皆由太医院甄选,且从不出售给民间,与那些害民的‘丹师’不同。”秦斩寸步不让,“至于官员家中的丹炉,若陛下恩准禁民间炼丹,臣愿带头查勘京中官员,凡私藏丹炉、私用丹料者,一并按律处置。律法面前,官民一体,何来‘州官放火’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