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有小姨管后院,你们有吗 > 第391章 给宋小爱也准备了一份事业

第391章 给宋小爱也准备了一份事业(2 / 2)

陈俊生笑着摇摇头,说:“主要是考虑到你帮了我这么多忙,我也要对你有所表示才行。”

“嗯?”宋小爱心头一喜,神色雀跃地说:“你终于良心发现啦?”

陈俊生笑而不语,什么叫良心发现?难道我之前对你还不够好?

宋小爱不知道陈俊生在想什么,小眼神瞅瞅他,略作思忖后又说:“鹌鹑养殖确实是个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不过云山县农业基础薄弱,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连人都不够吃,哪来的余粮养鹌鹑哦?”

“用粮食搞养殖太奢侈了,不如用饲料来养。”

陈俊生接过话茬:“东江地区最大的耗粮大户,全粮液酒厂,每天产出的酒糟,只需简单加工,就可以满足整个云山县的养殖需求。”

“所以,我打算在东江成立一家私营饲料公司,另外再从陇西农业大学和江浙农业大学招募禽畜养殖方面的人才,在云山县清溪公社建立鹌鹑养殖基地。”陈俊生没有藏着掖着。

事实上,陈俊生想搞鹌鹑养殖、办饲料厂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计划且有成功案例借鉴的。

没记错的话,川渝某县的张树华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正是从鹌鹑养殖事业中赚取的第一桶金,并且带动了整个县的养殖业。

后来鹌鹑养殖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趋于饱和,张树华转头又做起了鹌鹑饲料生意,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

再后来,岭南一家外资的猪饲料厂看他生意红火,直接强插一脚进来,张树华索性撸起袖子硬刚,把竞争对手主营的猪饲料业务,抢过来干。

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这很多人都瞧不上,甚至看不起的饲料生意,干成了八九十年代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标杆,自己也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小爱听得津津有味,眸子也亮晶晶的闪着光:“在东江这边建饲料厂,云山县那边搞养殖基地…这一来一回,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还顺便把东风速递的运输业务也给带动起来了。”

陈俊生闻言,心说不愧是北大才女,果然才思敏捷,目光长远:“援朝,刚才宋主任说的话,你听到了么?”

“哈?”

驾驶座上的罗援朝,转头看了眼陈县长:“俊哥,你喊我?”

“你小子…”陈俊生心里笑了笑,援朝这家伙其实有那么点“大智若愚”,懂得装糊涂,但大事不糊涂。

这也是陈俊生愿意把罗援朝带在身边重点培养的关键原因。

人生在世,能有这样的铁杆追随左右,可谓一大幸事。

当然了,能有宋小爱这样聪慧能干的小姨妹在身边出谋划策、担责任、背黑锅,更是陈俊生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所以,鹌鹑养殖事业和饲料业务,陈俊生打算交到小姨妹手上,让她先富起来,再带动云山县四十万人民群众发家致富。

……

“简直胡闹!”

东江地委书记汪翰林同志,今天已经是第二次发火了:“他陈俊生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是齐天大圣,还是红猴儿?”

原本汪书记在东江地委是出了名的温和派,见人三分笑。今天却极为反常地连续拍桌子,动怒,究其原因,都跟陈俊生有关。

汪翰林声色俱厉:“两手空空,红口白牙的就想让东江机械厂整体搬迁到云山县去?纯粹的劳民伤财,异想天开。”

“诶,汪书记,您有所不知啊,这事要是陈县长单独来厂里找我协商,也还说得过去,毕竟他是为云山县的经济发展大局考虑,合情合理。可他是带着挂职干部来的…”

说到这,刘丰喜一边叹气,一边特意压低声音:“说句不好听的,陈县长那一副有恃无恐,明火执仗的样子,完全没有半点国家干部的气度,活脱脱的像个土匪。”

“丰喜同志,注意你的措辞!”

电话这头的汪翰林虽然还在气头上,但他仍然很理智,很严肃地告诫刘丰喜:“不要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

刘丰喜闻言,顿时意识到自己口头上逞了一时之快,思想上却犯了严重错误,当即把嘴闭上,噤若寒蝉。

“这件事,你暂时不要声张,也不要有思想负担,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汪翰林做出指示:“我会找陈俊生谈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