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进入提问环节。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题却偏离了物理:
“沈教授,听说您前不久参加了一个恋爱综艺,请问这段经历对您的科研思维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吗?”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
沈泽脸上没有出现丝毫窘迫,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认真思考。
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经历都会对思维模型产生影响。”
他顿了顿,声音平稳无波,
“尤其是观察那些……习惯于构建虚拟情节与复杂人际关系的个体,比如作家。这为研究情感逻辑与行为预测提供了……意外的样本。”
蓝挽的心猛地一跳。
他知道了?不,他只知道她写作,应该不知道她的笔名。
但这句“构建虚拟情节的个体”,像一枚精准的针,轻轻刺了她一下。
讲座结束,人群逐渐散去。
蓝挽退到报告厅门外一株金黄的银杏树下,秋日的阳光透过枝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光影。
熟悉的、平稳的脚步声在她身后停下。
她没有回头。
“所以,”
他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清冷如秋日空气,
“你的新书背景,设定在了大学?”
蓝挽缓缓转身,脸上挂起了优雅而疏离的微笑,对上他镜片后的目光:
“采风而已。沈博士的讲座很精彩,尤其是最后关于‘作家样本’的论述。”
沈泽看着她,眼神专注得像在分析一个复杂方程:
“基于有限数据的合理推测。毕竟,一个离散了一个月的关键变量,突然出现在我的定义域内,概率低到需要引入新的参数。”
秋风拂过,卷起几片金黄的银杏叶,在他们之间打着旋儿落下。
蓝挽迎着他的目光,唇角微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怎么,京大的校园,只对物理学家开放?还是沈博士认为,只有你的研究课题,才值得进行实地观测?”
她的声音带着南方女子特有的软糯,此刻却像一把小钩子。
沈泽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看着这个用文字构建世界,也轻易扰乱他严谨思维模型的女人。
一个月刻意保持的距离,在此刻,被这满园秋色和一句带刺的反问,彻底搅动。
他向前微微倾身,声音压低了些,仅她可闻:
“那么,观察员小姐,有兴趣验证一下,你笔下虚构的情感逻辑,与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则……是否存在冲突么?”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比秋日阳光更熨帖,也比公式推演更危险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