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晨起,天空便飘起了雪。
简伊早早起床,萧霁月连续多日不归,让她的心很慌。她将昨日写的信揣进怀里,便叫了秋叶梳妆。
今天,她要把信送出去才行。
早膳后,简伊出门,刚来到府门口,便见一辆马车停在外面。
秋叶找门房要了马车,门房痛快地答应,很快安排。二人正在门口等候,便见长孙纤凝带着丫鬟,袅袅婷婷走了出来。
“侧妃娘娘这是要出门啊!”简伊问道。
“本宫回娘家,”长孙纤凝微微一笑,“不像王妃娘娘,娘家十万八千里,回不回得去,还不一定咧。”
“侧妃娘娘......您......”秋叶生气,哪有大过年的这样讲话的。她想鸣不平,可刚叫了一声,对上长孙纤凝凌厉的目光,便吓得说不出话来。
“秋叶,算了,教养这个东西,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简伊说着,巷口又来了一辆马车,亲卫下车,道,“王妃娘娘,请!”
简伊上了马车,放下车帘,轻声道,“走吧!”
马车慢慢跑起来,很快转弯,消失在街角。
长孙纤凝站在门口,一手叉腰,一手拿着锦帕,指挥着一众下人,往马车上搬东西,她看着简伊的马车离去的背影,嘴角牵起笑。
“碧玉!”
丫鬟碧玉上前,长孙纤凝使了一个眼色,“去办吧。快点,本宫在这等你。”
东西都装上了马车,碧玉还没有到,长孙纤凝转身进了院子,道,“福伯,前日里宫里赏的御用炭,给我拿两篮。”
福伯一听,面露难色,“侧妃娘娘,红罗炭此前都送进了晚池。眼下库房里还有银霜炭,也是极好的,您看这个拿两篮,行吗?”
福伯说得小心翼翼,他知道,侧妃娘娘的脾性,拿不到红罗炭定然要大闹一番的。而眼下,太子殿下不在,太子妃娘娘还走了。真不知道找谁能镇得住她。
长孙纤凝双手环胸,“银霜炭,就是本宫平日用的吗?”
“正是!”
“哼!这也算什么新鲜玩意吗?难不成我们安国公府用不起?”
“这......”福伯语塞,手心已微微出汗,就等着侧妃娘娘撒泼发怒,忽听碧玉道,
“娘娘,时辰不早了,再不走,夫人怕是担心了。”
碧玉手里又提着两个大包袱,从后院走过来。
“哼!”长孙纤凝冷哼一声,转身出了大门。
福伯长出一口气,一脸感激地看向碧玉。
主仆二人上了马车,长孙纤凝没有说话,看着碧玉,投来一个询问的眼神。
碧玉忙答道,“主子放心,一切都稳妥。”
长孙纤凝扬起嘴角,靠在马车侧壁上,撩起窗帘,看着窗外。
她同以往一样,去了国公府,卸了东西,便吩咐车夫,“你回去吧。不用接我,晚一点我会乘国公府的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