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纵横末世》
共生纪元第25年,宇宙共生联盟的“全域共生发展计划”进入基础夯实期向深化推进期过渡的关键节点。随着跨域能源互联工程北部、东部网络圈的稳定运行,联盟将资源与精力集中到两大核心任务上:一是对全域生态普查中标记的10个“极危生态区”发起修复攻坚,二是筹备首届“宇宙共生博览会”,向全宇宙展示联盟的共生成果,扩大“共生”理念的影响力。
一、极危生态区的修复攻坚行动
10个极危生态区分布在联盟各宇宙域,涵盖“暗能量污染区”“矿石枯竭区”“恒星辐射区”等多种类型,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位于虚空边缘域的“暗寂星球”——该星球因长期受暗能量侵蚀,地表90%为暗能量结晶,大气中暗能量浓度达50%,无任何生命迹象,被联盟生态专家称为“宇宙生态的伤疤”。
联盟成立“极危生态修复总指挥部”,由绿芽担任总指挥,整合20个文明的生态专家、技术团队、设备资源,针对每个极危生态区制定“一区一策”的修复方案,采用“技术协同、资源集中、分阶段推进”的策略。
1. 暗寂星球的修复攻坚(核心案例)
暗寂星球的修复分为“净化-改良-培育”三个阶段,耗时18个月,成为极危生态区修复的标杆项目。
第一阶段:暗能量净化(1-6月)
- 技术方案:由迷雾文明提供“生命能量净化核心”,暗物质部落研发“暗能量吸附装置”,两者结合组成“暗能双控净化系统”——吸附装置通过暗能量共鸣,将地表与大气中的暗能量吸附到储存舱;生命能量净化核心则释放高浓度生命能量,中和残留的暗能量,防止其再次扩散。
- 实施过程:联盟调动10艘“宇宙生态修复舰”,在暗寂星球轨道组成“净化阵列”,同步释放暗能双控净化系统。前3个月,净化系统主要针对大气中的暗能量,将浓度从50%降至20%;后3个月,地面部署1000台移动净化设备,对地表的暗能量结晶进行破碎与吸附,清理出约100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
- 关键突破:净化过程中,技术团队发现暗能量结晶中含有“暗能活性因子”,可转化为清洁能源。机械文明立即研发“暗能结晶转化设备”,将清理的暗能量结晶转化为能源,为净化系统提供动力,实现“以废治废”,降低修复成本30%。
第二阶段:环境改良(7-12月)
- 土壤改良:翡翠文明与深海文明合作,研发“星尘-水生改良基质”——将星尘颗粒与深海微生物混合,铺设在安全区地表,形成厚度1米的“生态土层”,既能隔绝地下的暗能量,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 大气调节:光翼文明在星球轨道搭建“光能量调节网”,通过光能量的持续照射,进一步降低大气中的暗能量浓度,同时提升氧气含量,使大气环境逐渐接近宜居标准。
- 监测体系搭建:在星球表面与轨道部署500个“生态监测终端”,实时监测暗能量浓度、土壤肥力、大气成分等指标,数据同步至联盟全域生态委员会,确保修复过程可控、可调整。
第三阶段:生命培育(13-18月)
- 先锋物种培育:联盟生态团队培育出“暗能耐受型共生植物”——以迷雾文明的星尘草为基础,植入翡翠文明的抗逆基因、光翼文明的光能量吸收基因,形成“暗能共生草”。这种草能在暗能量浓度20%的环境中生长,还能吸收少量暗能量转化为生长养分。
- 种植与养护:在安全区开展“百万株共生草种植计划”,由跨文明青年先锋队的2000名志愿者负责种植,生态专家实时指导养护。前6个月,共生草的存活率达85%,覆盖面积扩展至5000平方公里;后6个月,生态团队在共生草周边种植“暗能蜜源花”,吸引从其他星球引入的“星尘蜂”,形成初步的生态链。
- 成果验收:18个月后,暗寂星球的大气暗能量浓度降至10%,安全区植被覆盖率达60%,土壤肥力提升至适合普通植物生长的标准,首次检测到本土微生物活动迹象。联盟生态委员会宣布,暗寂星球从“极危生态区”降级为“待恢复生态区”,修复成效超出预期。
绿芽在修复总结会上说:“暗寂星球的修复证明,再恶劣的生态环境,只要集合跨文明的技术与智慧,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不仅是生态的胜利,更是‘共生’理念的胜利。”
2. 其他极危生态区的修复进展
除暗寂星球外,其他9个极危生态区的修复也取得显着成效:
- 矿石枯竭区(碎星三号星球):通过“矿石回填+生态覆绿”技术,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生态湖”,周边种植抗污染植物,矿坑土壤修复率达70%;
- 恒星辐射区(光翼文明边缘星球):光翼文明升级“光能量防护网”,降低恒星辐射强度,同时培育“辐射耐受型水生植物”,恢复星球的水生生态;
- 冰川融化区(星穹文明北部星球):星灵文明用“星灵能量稳定冰川”,生态联盟在冰川周边建立“温室植被带”,减缓冰川融化速度,植被覆盖率提升40%。
截至共生纪元第25年12月,10个极危生态区中有6个成功降级,剩余4个进入修复收尾阶段,联盟的生态修复技术与协作能力得到全面验证。
二、首届宇宙共生博览会的筹备工作
为展示联盟成立3年来的共生成果,吸引更多宇宙文明关注与加入,联盟议会决定在共生纪元第26年举办首届“宇宙共生博览会”(简称“共生博览会”),展会地点选在星海核心域的“星穹会展中心”,主题为“共生赋能宇宙,协同创造未来”。
联盟成立“共生博览会筹备委员会”,由灵月担任委员长,下设“成果展示组”“活动策划组”“嘉宾邀请组”“后勤保障组”四个专项小组,分工推进筹备工作。
1. 成果展示组:打造“共生成果全景馆”
成果展示组负责策划博览会的核心展区——“共生成果全景馆”,分为“生态修复”“能源互联”“文明融合”“技术创新”四大板块,通过实物、全息投影、互动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展示联盟成果。
- 生态修复板块:展示暗寂星球、碎星星域等极危生态区的修复前后对比全息影像;陈列“暗能双控净化系统”“星尘-水生改良基质”等核心修复设备实物;设置“生态修复体验区”,游客可通过VR设备模拟操作生态修复舰,感受修复过程。
- 能源互联板块:搭建跨域能源互联工程的1:1000模型,展示北部、东部网络圈的布局与运行原理;实时播放能源调度数据,展示“联盟能源大脑”的智能调配功能;设置“清洁能源体验舱”,游客可体验光-暗混合能量驱动的家电、交通工具。
- 文明融合板块:展示20个文明的文化特色展品,如星灵文明的星灵水晶雕刻、迷雾文明的星尘方舟模型、碎星文明的矿石文创产品;播放跨文明婚姻、跨文明社区生活的纪录片;设置“文明互动区”,游客可参与不同文明的民俗活动,如光翼文明的“光能量舞蹈”、深海文明的“水生生物绘画”。
- 技术创新板块:陈列联盟成立以来的100项核心技术成果,如“光-暗混合能量传输技术”“暗能耐受型共生植物培育技术”“跨文明意识共鸣手环升级版”;设置“技术体验区”,游客可试用最新的跨文明通讯设备、生态监测工具。
2. 活动策划组:设计“共生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策划组围绕“共生”主题,设计了开幕式、高峰论坛、技术对接会、文化展演四大类活动,吸引不同群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