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因为后怕而有些急促的心跳平复下来。
他闭上了眼睛,但没有急于再次尝试控制。
而是将自身的精神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缓慢、轻柔的姿态,与构成那黑色球体的六道之力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
他不再试图去“命令”引力场。
而是尝试着,将自己的意识无限地延伸出去,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汁,缓慢而自然地弥漫、渗透,直至与那无形的引力场融为一体。
他想要成为这引力场的一部分。
他想要去感受它每一次最细微的波动,去理解它存在的“形态”,哪怕它是无形的。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进展也缓慢得令人发指。
时间在寂静中悄然流逝,只有瀑布的水声亘古不变。
渐渐地,在一片混沌的感知中,鸣人捕捉到了一点异样的感觉。
那引力场,不再像最初那样是完全陌生、无法捉摸的存在。
它开始带上了一丝他自身精神力的“温度”。
它仿佛变成了一条无形无质、延伸出去的、属于他自己的“手臂”。
这条手臂虽然虚幻,虽然难以精确指挥,但确实与他产生了一种模糊的联系,不再完全不受控制。
这个发现让鸣人精神一振。
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他不再追求一蹴而就的收缩或扩张,而是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更基础、更细微的调整。
他集中意念,尝试着让球体的引力场在左侧的强度,稍微增强那么一丝丝。
同时,让右侧的强度,相应地减弱那么一丝丝。
这是一个极其精妙的操作,需要对能量核心的输出进行毫厘不差的微调。
第一次尝试,左右两侧的引力强度毫无变化。
第二次尝试,左右两侧的引力突然同时增强,然后又同时减弱,如同紊乱的心跳。
第三次尝试,左侧的引力猛地一吸,将地上的一小撮沙土吸了起来,而右侧的引力几乎消失,造成了短暂的失衡,球体本身都微微晃动了一下。
失败,失败,依旧是失败。
但鸣人没有丝毫气馁。
他早已习惯了修炼道路上的无数次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排除了一个错误的选项,都让他对这条“无形手臂”的“肌肉”控制,多了一分理解。
他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些在旁人看来枯燥至极的微操练习。
让引力场呈上下强弱分布。
让引力场呈前后强弱分布。
甚至,他异想天开地,尝试着让引力场不再是均匀的放射状,而是呈现出一种螺旋状的、旋转向外扩散的模式。
这个想法实施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几次都差点再次引起引力场的暴走。
但他锲而不舍。
他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种对力之法则的初步探索与互动之中。
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身体的疲惫,眼中、心中,只有掌心之上那个小小的黑色球体,以及那环绕着它的、无形的力场。
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符合心意的成功——比如真的让左侧的引力持续强于右侧哪怕零点一秒,都让他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对这股力量的理解也随之加深一分。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学会用意志去驱动一条新肢体的婴儿,在黑暗中笨拙地摸索,每一次正确的颤动,都是通往熟练的宝贵一步。
到了后半夜,月光已经西斜,变得愈发清冷。
鸣人的努力,终于开始显现出阶段性的成果。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细微调整与失败积累,他已经能够初步地、相对稳定地将引力场收缩。
他可以将那无形的力场,紧紧地约束在球体表面极薄的一层,薄到几乎无法感知其存在,仿佛球体本身失去了引力特性。
他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引力场稳定地扩展到周围三尺的范围。
当然,范围的扩大并非没有代价,伴随着范围的扩大,引力场的整体强度会相应地减弱,无法像最初一寸范围时那样集中。
但最重要的是“可控”。
他甚至能初步地、极其勉强地让引力场产生一个定向的“拉力”。
这个拉力目前还非常微弱,大概只够在平静的水面上吹起一圈涟漪,或者让一片落叶改变飘落的轨迹。
距离影响到实战中的敌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这无疑是一个从零到一的、革命性的突破。
这意味着引力不再仅仅是球体被动的附属品,而是开始真正响应他的意志,成为他可以主动运用的工具。
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未来应用的雏形。
比如,在敌人全力向他冲锋时,他无需移动,只需心念一动,便可对敌人急速迈前的脚踝处,凭空施加一个向下的、虽然微弱却足以打破平衡的引力。
那瞬间的迟滞与失衡,在高手对决中,往往就是决定生死的破绽。
第十一夜,鸣人没有追求螺旋丸那毁天灭地的威力提升。
他没有去开发新的、听起来更酷炫的招式名称。
他只是在力场控制的精微处,下着最笨拙、最枯燥、也最基础的功夫。
他像是一个最有耐心的工匠,在打磨着一件绝世神器的胚胎。
他明白,唯有将基础打得无比牢固,未来才有可能真正掌控那传说中足以创世灭世的求道玉。
这一夜的收获,无关威力,却关乎本质。
这为他在未来操控真正的求道玉,打下了那块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