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晖转身进灶间,从灶膛里抽出一根燃着火星的树枝,却没自己点炮竹,而是递到了云老二面前:“爹,你是一家之主,这炮竹该你点才对。”
云老二也不推辞,接过树枝,凑到炮竹的引信上,火星刚碰到引信,“呲啦”一声,引信就烧了起来。紧接着,“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就响了起来,红纸屑随着响声四处飞,落在地上,像铺了层红地毯。
对门吴家书院里,那些小书童们,早就听自家吃腻了书院大锅菜的少爷们天天念叨小吃店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业,当得知今天开业时,都等着呢,一听到炮竹响,书童们立马拎起手里的饭盒,像一阵风似的跑出书院大门,涌到小吃店门口,七嘴八舌地嚷嚷:“我要两份打卤面!再加一个白煮蛋!”“给我来一碗青菜面,还要一笼大肉包子!”
“大家别着急,一个个说,都有份!”云新晖站在柜台后,笑着安抚众人。
抱厦里,抱弟系着围裙掌勺,铁锅在火上烧得发红,倒油、下菜,“滋啦”一声,香味瞬间飘满屋子;李来好站在旁边,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时不时递个盘子、递双筷子,认真学着;二姐夫则守在灶膛边,添柴、按抱弟的要求控火;云新晨拿着块布擦了擦手,就当起了跑堂,客人点了餐,他用炭笔记在纸上,再送到抱厦,等饭菜做好了,又端到客人桌上。这么一来,云新晖反倒没什么事,成了甩手掌柜,只在柜台后收铜板。可没一会儿,他就发现了问题:包子、白煮蛋、皮蛋都放在厨房里,云新晨来回跑着取,既费时间又费力气。他琢磨着,该在柜台旁摆个木盘,把这些现成的吃食摆上去,客人要什么,顺手就能拿,只用去厨房端现做的面、菜就行。
不过两刻多钟的工夫,店里的客人就走得差不多了。抱弟擦了擦额头的汗,对云新晖说:“早上准备的包子、白煮蛋、茶叶蛋,连擀好的面条都快卖光了,现在店里面的家里人得等着再擀点面条才能吃到。”
云老二在一旁听了,摆摆手说:“算了,我们几个就别在这儿添乱了,回家里吃吧,让你们能专心忙店里的活。”
云新晖说:“店里早上忙完了,中午还早呢,不急。”
云老二还是坚持要回,抱弟说:“中午的饭菜不需要我,干脆我也回去吧,家里还有好多事呢。早先种的萝卜可以挖下来做泡菜了,傍晚我再来。”
说着解开围裙,也上了马车,跟着往家去了。
云新晖在店里简单吃了碗面,就拉着板车去镇上卖皮蛋。许是老天爷知道他惦记着小吃店的生意,今天的皮蛋卖得格外顺利,到了午后没多久,来了个穿绸缎的客人,一下子把剩下的五百多个皮蛋全买走了。云新晖早早收了摊子,赶着马车往小吃店去。刚到店门口,李来好就笑着迎了上来,喜滋滋地说:“老大,今天中午生意可好了!荤菜、素菜全卖光了,货架上的货除了砚台和棒槌没动,其他的都卖了不少,尤其是糕点和糖炒板栗,好多学子没买到,还问明天能不能多准备点。我看啊,虽然客人主要是书院的学子,不算多,但店是咱们自家的,不用交房租,只要咱们保证吃食新鲜、味道好,货品价格实在,态度又好,以后肯定能赚钱!”
云新晖点点头,心里也有盘算:吃食和笔墨纸砚,主要是卖给对面书院的学子;但皂角、胰子这些生活用品,周围的住户、过路的行人也会就近来买,慢慢积累客源,生意总会越来越好。
秋收即将结尾,云新晖盘算着码头上的铺子,将来还能卖些什么,就对云老二说:“将来码头上的铺子里,我还想卖点粮油。你能不能跑趟上下台,再去云家其他几房转转?若能把他们家囤着吃不完的粮食收过来,咱们既省了跑外乡找货的功夫,他们也不用怕咱们压秤扣粮,这可是两头省心的好事。”
云老二想了想,点头应道:“好,明儿我就抽空去各家问,顺便把粮食成色、斤两都记仔细了。”
这事一敲定,码头铺子的翻盖事宜也提上了日程。动工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拆掉老房子。云老二带着人把能用的旧瓦一片片拆下来码好,还能将就用的主梁也用麻绳捆牢,搬到角落垫高存放。翻盖的日子定在霜降后,算算还有几天,到时候秋老虎的燥热早已散透了,天高气爽的正适合工匠们干活。
转天,云老二揣着银子去了镇上的木材铺。掌柜的一听说他要盖铺子,立马引着他往后院走,指着一堆码得整整齐齐的杉木笑:“您瞧这些,都是去年深秋从深山里运回来的,在通风棚里晾了快一年,干透了不说,连个虫眼都找不着,就是价钱比普通松木得贵两成。”云老二蹲下身,指尖顺着杉木的纹路摸了摸,触感紧实不发潮,没多犹豫,又挑了几根粗细匀称的副梁,付了银子后,嘱咐老板让伙计早点送去码头。
正式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云老二就带着云新晨、云新晖,父子仨到了码头。码头上的晨雾还没散,隐约能看见船的桅杆,三人找了块干净石头坐下等,不多时就见泥瓦匠老刘头带着七八个工匠来了。
按规矩,开工得请工匠们吃顿好的,云老二没让家里媳妇婆子忙活,中午直接在码头最大的“顺兴饭庄”包了三桌。除了干活的工匠,他还托吴家杂货铺的掌柜,把铺子周围几家店的掌柜,还有管码头秩序的吴家管事都请了来。开席后,云老二端着酒杯站起身,先朝众人拱了拱手:“各位掌柜、管事,我云老二就是个刨土的泥腿子,虽说识得几个字,却没读过什么书,生意场上的规矩我是一窍不通。往后我这内侄徐奎、儿子云新晖要在这码头上讨生活,还望各位多指点指点。要是发现两个孩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或是犯了行里的规矩,希望各位能当面指出来,或是捎话告诉我,我云老二这辈子都记着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