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寕跟随其后,同样全神贯注聆听。
尽管对微电子技术了解不多,但她深知此处的研究能力处于顶级水平。
参观结束时,龚剑取出几片新制晶管递给霍启煊,笑道:
“这是我们最新开发的存储晶管,性能远超行业标准。”
霍启煊双手捧起晶管,细密的电路几乎不可分辨。
“感谢龚主任的努力,成果令人十分满意。”霍启煊笑意盈盈地说。
“这一切离不开您的支持,我代表团队向您致以诚挚谢意!”龚剑郑重回应。
“这是你们应得的。”霍启煊点头微笑,“若有难题或需求,尽管开口,我能帮忙的一定尽力。”
“目前一切顺利,大家都充满干劲。”龚剑爽朗笑道。
交谈片刻后,霍启煊准备前往李国兴办公室商讨为颜寕申请实验室事宜,忽然注意到前方似乎还有一处新车间,他好奇地问道:
“那里是哪里?”
“嗯……其实是一个仿生机器实验室,不过现在暂时停用了。
我们打算改造成别的项目。”龚剑语气略带惋惜。
“仿生机器?”霍启煊眉头微皱,追问道:“能具体讲讲吗?”
“当然!”龚剑点头,领着霍启煊走向实验室,“这间实验室原本是为国科大的仿生军事研究打造的,研究资金来自海军军费,不归研究所管理。
国科大校长林武提议开发仿生军事装备,比如蜂鸟探测器和海豚雷达,这对增强海军战力很有帮助。”
“蜂鸟探测器形似蜂鸟,可执行近距海上侦查任务。
其机翼能高频振动,配有微型摄像装置,能拍摄敌舰影像。
此外,它还能搭载微型装置进行隐秘攻击,十分隐蔽且致命。”
“至于海豚雷达,则模仿海豚的声呐系统,可全面监控海域状况。
它能发射多种频率声波,并通过回波分析海底地貌与目标移动方向等信息,比传统声呐更灵活。
这对海军掌握战场动态至关重要。”
“这两种仿生设备的研发相当复杂,需融合生物、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实验室配备专业设计师规划结构,工程师负责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师专注于芯片与传感器开发。
可以说,这里汇聚了众多顶尖人才。”
龚剑说到这里,继续说道:
“近来,这些项目推进得不太顺利。
海军似乎在处理更为紧迫的事情,大部分军费也被调走了。
我们听说海军正在筹备购置一件大型装备,估计这笔开销巨大。
这也让仿生机器实验室失去了资金支持,后续研究难以继续开展。”
霍启煊听罢龚剑的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佤良格号航母的事。
看来海军为购买这艘航母投入了不少资源,甚至动用了研究所的预算。
龚剑推开实验室的门,室内寂静无声,设备虽完好无损,却全部关闭,未见运行。
空间宽敞,陈列着众多动物样本。
霍启煊随手拿起一个机械翅膀,看起来如同真正的蜂鸟翅膀,羽毛纹理精细,关节清晰可见。
但显然只是个空壳,内部并无电机驱动装置。
实验台上摆放了几台简单的测试平台,上面装配着几组四肢仿生机械。
它们的外观已十分逼真,有如猫头鹰、乌龟,甚至一条模仿海豚的机器。
然而,这些机械毫无动作迹象,也缺少内部控制系统。
墙上挂着动物的X光片与解剖图,展示柜内陈列着动物组织标本。
显而易见,研究者通过分析动物生理结构来设计仿生机械的外观。
这部分工作相对简单,只需参照生物体即可完成外形逼真的“外衣”。
然而,真正的难题在于打造媲美生物的运动系统。
这需要微型电机、减速器、精密关节设计等复杂部件。
更关键的是核心控制系统,要实现类似动物般敏捷的运动,需开发高度智能化的软件算法。
这一领域仍存在诸多技术壁垒。
另一大挑战是能源供应。
若要仿生机械持续运作,稳定供电不可或缺。
然而,其体积与重量受限,难以采用大容量电池如常规机器人般操作。
能源系统的微型化堪称巨大技术难题,此外还需面对遥控与自主控制的挑战。
仿生机械需时刻与控制中心保持联系,以执行各类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