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已登知识巅峰,如今方知不过是沧海一粟。
在专业领域被“门外汉”超越,颜寕陷入深刻反思。
果真不可轻视任何人。
霍启煊不知颜寕所思,他的生物学知识全源于灵界所得的基因公式。
此公式极其复杂,涵盖自然生物的核心原理。
它运用类似“基因意境”的方式,用抽象符号揭示生命本质规律。
每个图形皆代表生物学概念。
它们彼此结合,构建起庞大的知识体系。
部分图形象征细胞,部分代表蛋白质,还有些对应遗传密码。
这些图形兼具汉字意蕴与数学逻辑。
当这些意义深远的图形组合时,便构成了解读生命科学秘密的公式。
公式蕴含着阴阳五行等中医理论,这些看似抽象的符号实则映射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
这种融合多种理论的方式堪称中西结合的典范,超越单一学派,直抵生命本质。
霍启煊参透此公式,便掌握了其精髓。
他凭借卓越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将复杂符号化为系统的知识架构。
他以图解对照生物概念,对生命运行规律有全新洞见,甚至超越现有生物学认知。
面对颜寕的疑问,霍启煊即兴阐述对生命进化的见解。
这源于他对公式的精准掌握,每一论点都有对应的图形组合佐证。
他超凡的思维能力让他能从抽象符号中提炼哲理,并生动讲解。
虽无生物学背景,他对公式的理解却孕育独到见解,因融入哲学思维,比死记公式更深刻。
这种把握生命本质的能力,是自然高级文明的馈赠。
公式开启生命奥秘之门,霍启煊则是开启此门的钥匙,二者不可或缺。
公式提供信息,霍启煊负责解读,终达生命本源的顿悟。
因此,他在生物学上的构想并非无根之谈,而是基于科学未及的深层逻辑。
通过公式,他短时间内收获匪夷所思的生物学启示。
颜寉突然打断霍启煊的话,语气带着一丝疑惑:“按你所说,现今医学界对癌细胞的处理方式难道存在问题?”
霍启煊轻轻摇头,耐心回应:“并非如此。
人类因文明与智慧得以超越自然规律,从而能主动干预生物演化进程。”
他顿了顿,继续道:“比如当下所用的疗法,无论是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生长,还是借助手术摘除肿瘤,这些手段并无差错,它们确实挽救了许多生命,让个体得以延续。”
颜寉眉头微蹙,“可要是不进行治疗,患者岂不是会直接丧命?这岂不是更糟?”
霍启煊点头承认,“你说得没错。
不过,我们应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时间维度,从群体进化的角度审视这个问题。”
他举例道:“假设有百名癌症患者,若接受现有治疗,或许八成能够幸存。
然而,这种方式却阻断了癌细胞与人体相互适应的过程。”
“反之,若任由癌症自行发展,或许仅剩二十人生还,但存活下来的个体体内已形成对抗癌细胞的有效机制,其后代便继承了这一优势。”
“所以从短期看,治疗无疑减少了死亡;但从长远而言,放任癌症演化反而可能催生出更能抵御疾病的新生命,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颜寉陷入深思,霍启煊的话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悖论——究竟是优先拯救当下生命,还是致力于培养未来更具竞争力的生命?
两者之间似乎难以兼顾。
颜寉缓缓开口,“我明白了你的立场。”
“遗憾的是,当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达到如此精准的程度,你说的这种情况近乎于幻想。”霍启煊带着几分深意轻笑,避开了颜寉的话题,转而说道:“未来的生物医学不应仅限于抑制或消灭癌细胞,而是引导其朝有益方向发展,助人体构建对癌症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如培育抗病作物那样,我们同样可以塑造更具抗癌适应力的人体。
这一目标依赖于系统的医学积淀。”
“要达成此目的,需深入解析癌症演变规律及形成机制,明确其进化路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控癌症这一‘进化工具’。”
颜寉陷入思索,意味深长地注视着霍启煊,问:“若真如你所言,是否既能治愈癌症,又能推动人类进化?”
“完全可以!”霍启煊浅笑回应,“事实上,我们桦夏早已洞悉生命科学的核心,并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
颜寉眼神微动,似有所悟,与霍启煊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中医!”
“正是!”霍启煊展颜道,“中医不仅是医学手段,更是先辈对自然生命演化的哲学认知。
相比西医,两者的本质差异显而易见。”
“中医注重整体调和、顺应自然,西医则侧重局部干预与技术应用。”
“西医虽能在短期内挽救生命,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人体的进化潜能。
经历重大疾病的个体,经手术或长期服用西药后,往往难以长寿,因为其根本元气已被耗损,这便是生命力的‘衰退’。”
“癌症的西医疗法看似果决,却破坏了身体结构,还伴随毒副作用。
即便康复,体质也会受损,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