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其间的差距甚至更为悬殊。”
“掌控这一系统的阵营,将在传统军备竞赛中占据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好比顶尖拳手面对初学者,结果毫无悬念——一边倒的碾压。”
霍启煊侃侃而谈时,钱学深始终凝神倾听。
他询问这些敏感军事议题,并无他图,只是想验证霍启煊是否真正明白这项技术运用于战场的意义及其潜在‘风险’。
他不愿看到这般技术落入对力量全然无知者手中,那将是灾难。
世上真正敬重力量的人,恰是最懂力量的人。
他们深知这种力量所能带来的益处。
也明白这种力量可能引发的灾祸。
如何妥善运用这份力量,发扬其正面效应,规避负面后果,这才是检验智慧的关键。
这项领先全球的技术若被野蛮人或对此一窍不通者掌握,就相当于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后果不堪设想。
它能在极短时间内摧毁一国的军事实力,甚至使整个国家陷入瘫痪。
因此,掌握此类技术的人必须怀揣足够的敬畏之心。
不能仅视其为工具,更要深刻理解其中的责任与风险。
善加利用,此技术可遏制暴戾,维护正义;它会成为和平的坚固屏障,保护民众免受侵害。
但若心存野心,则这股力量将成为魔鬼,将世界推向深渊。
唯有具备这种洞察力与智慧的人,才配开发与使用如此强大的技术。
否则便是玩火,终将自尝恶果。
因此,钱学深需确认霍启煊是否真正领悟这股力量的意义。
他要探查霍启煊的内心,判断其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与气度驾驭此力量。
若霍启煊赢得钱学深的认可,便等于获得内阁的认可。
在高新技术领域,钱学深的影响力并不逊于内阁。
有时内阁在决定运用此力量时,也会寻求钱学深的建议。
并非其他缘由,只因钱学深“最懂”。
他深知如何让技术发挥正面作用,也明白如何规避潜在风险。
钱学深在桦夏及航天领域的地位无可撼动,他对高端技术的理解远超常人。
特别是在火箭应用、卫星通信等尖端领域,他堪称领军人物。
后来被誉为北斗卫星之父的孙镓栋,正是钱学深的得意门生,由他亲自选定。
钱学深亲历并见证这些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对它们的运行机制和应用前景了然于胸。
无人能出其右。
所以,每当 ** 需要对涉及高科技武器的重要决策进行审议时,总会邀请钱学深提供咨询。
即便是内阁中的资深成员,也会高度重视他的意见。
毕竟,这不仅关乎军事力量的提升,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未来。
错误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内阁必须极为谨慎。
而向钱学深请教,能使决策更加稳健。
钱学深掌握的是这些技术的“硬实力”,而内阁拥有的是“软实力”。
二者不可或缺,需紧密协作。
因此,钱学深的认可对霍启煊而言至关重要。
这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也表明在未来实践中,钱学深将全力支持。
凭借钱学深作为坚实后盾,霍启煊的技术有望得以真正开发与应用,避免被埋没,这对灵界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将产生关键影响。
霍启煊连续讲解了半小时,几乎详尽剖析了该技术在军事中的原理及作用。
他并非愚钝之人,自然明白钱学深的意图,因此讲述极为细致,从原理到参数,力求面面俱到。
他全面阐述了此技术投入军事后可能带来的具体成果。
从整体效能提升角度出发,他细致描绘了系统如何融合卫星通信与人工智能,达成对敌方的信息掌控优势。
他还逐一举例说明人工智能如何解析战局、规划战术,以及卫星如何实现全时段全域监控与远程精确打击的协作机制。
随后,他又深入技术细节,解释系统在抗干扰、自我修复、指挥响应等方面的具体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