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港岛:霍家三代,资本风暴眼 > 第250章 若贸然行事,极有可能导致倾家荡产

第250章 若贸然行事,极有可能导致倾家荡产(2 / 2)

“霍先生对哪些领域感兴趣?”宗庆侯坐在霍启煊身旁问道。

霍启煊微微一笑:“这次来浙省,我的目标是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并不是说我对某些产业特别感兴趣,而是看浙省目前哪些行业急需资金支持,我就会优先考虑这些领域,推动浙省经济结构更完善,产业布局更科学。”

“我的投资核心理念,是以助力浙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为目标。

那些能够提升浙江实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我都愿意投入。

当然,投资标的必须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项目,比如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它们能为浙江经济注入新活力。”

“具体而言,我会避开房地产这样缺乏创新驱动力的行业,尽管它可能带来短期收益,却难以促进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

同时,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重化工业,我同样不会涉足,因为这些行业背离了经济转型与环保的趋势。”

“此外,我还特别关注浙江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

这些都是塑造未来产业版图的重要方向。

若浙江在此类领域有突破点或独特优势,我很乐意通过资金与技术支持,助其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我的投资逻辑始终围绕着最大化社会效益展开。

哪里最需扶持,哪里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我便会优先选择投资于此。”

“各位若有契合浙江战略规划的好项目,不妨与我交流探讨。

我将以开放务实的态度,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霍启煊一番话令现场浙商们神情震动。

何谓格局?这就叫格局!

多数人投资看重的是什么?

利润!

然而霍启煊不同,他站在浙江整体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

这份广阔的视野与强烈的责任感,使在场所有人重新审视这位年轻企业家。

宗庆侯凝视霍启煊片刻,果然不愧是霍鹰东的后人。

两人投资风格如出一辙——并非单纯追求盈利,而是立足于地区现实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

他真的有足够的财力吗?

这一疑问不仅萦绕在宗庆侯心头,也是许多人共同的困惑。

将地区发展需求置于盈利目标之上,这并非明智之举。

投资人追求收益无可厚非,若只投入而不求回报,显然缺乏可行性。

即便身为大型企业,也无法长期如此操作。

这样的投资方式,最终只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依据地区需求进行投资,注定是一条烧钱无数的道路。

即便心怀善意,也要衡量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撑。

若贸然行事,极有可能导致倾家荡产。

谁投资不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

哪怕放弃利润,也得确保收回成本。

这种无利可图的项目,又有何意义?

不过是消耗金钱罢了,谁能承受?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像高速铁路、地铁等,这类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极长,往往需要长期亏损运行才能惠及大众。

后世的高铁便是典型案例,建设成本动辄数百亿,运营数年仍持续亏损,需数十年才能回本。

这样的项目,除了国家,鲜有企业敢于涉足。

地方同样面临类似难题,为建设公共设施,因财政压力,不得不寄望于民间资本注入。

然而,这类项目回报周期漫长,风险与成本极高,又有哪家企业愿意真正出资?

所谓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建,大多流于形式,一旦涉及具体条款,资本方便退缩。

这种投入巨大、回报缓慢的项目,单凭热情难以维系。

再比如扶持中小企业、助力初创企业发展,这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需求所在。

但此类项目风险巨大,成功率偏低,哪家投资机构愿意承担孵化任务?

他们都期待快速见到成效,却难以对长期投入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即便是关乎环境保护或新能源开发这样的重要项目,往往也需要大量资金且短期内难见成果。

仅凭企业家的热情,难以长久维系这类事业。

如果没有显著的经济回报,又有谁能长期坚持呢?可以说,那些以区域发展需求为方向的投资,通常具有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这种模式超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资本所能承受的范围。

若真要实现霍启煊所说的,将区域需求置于首位,而非单纯追求盈利,那么所需投入的资金必须十分充足,并且做好长期无法回本的心理准备。

这对 ** 企业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企业在盈利的基础上,确实可以承担部分社会责任。

然而,让企业完全为了公益放弃利润,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并不现实。

资金不可能无限支撑下去。

霍启煊并未在意这些顾虑,依旧阐述着他的投资规划。

至于资金是否足够,这从来不是他担忧的问题。

凭借全球动力目前的实力,仅手中流动资金便已相当充裕,更不用提各类股权、债权以及不动产等资产。

一旦将这些资产变现,所得资金足以轻松突破千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