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将众人的资产串联,构建出更为广阔的经济蓝图。
听完霍启煊关于浙江产业发展深入而全面的剖析,徐文容的笑容愈发深沉。
他并未立即公开霍启煊的真实身份与背景,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若提及霍启煊的家族背景,旁人势必会聚焦于他的出身,而非他的能力。
但徐文容更期待让众人见证这位年轻公子超越年龄的成熟智慧与非凡远见。
早在泰山浍时,徐文容便已领略过霍启煊在复杂局面中展现的敏锐洞察与果断决策。
无论是在情商、智商还是商业嗅觉方面,这个年轻人的表现都令人惊叹。
因此,徐文容希望人们看到的不仅是霍启煊的家族光环,更是他个人无与伦比的实力与卓绝的视野。
唯有如此,才能使焦点回归到他自身的能力,而非外界赋予的身份标签。
当一个人足够强大时,背景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的光芒源自内在。
正如霍启煊的能力本身足以令人折服,无需任何额外修饰。
霍启煊并未察觉徐文容的心思,仍专注于对浙江经济格局的归纳梳理。
在场之人无不为之震撼——霍启煊所言句句精辟,直击核心,既非泛泛之谈,也未流于表面,而是基于详实数据提炼出的精华,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出深刻内涵。
这份材料总结了浙江省产业布局的核心思路及产业链运作的关键所在,用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浙江经济结构的精髓。
相比以往需长篇累牍才能阐述清楚的情况,霍启煊仅用简洁精准的表达便精准传达了核心要义,让人迅速把握领域全貌。
他擅长剔除非关键信息,提炼出最核心的部分,构建直观的经济结构框架。
这种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令众人惊叹。
他总能从庞杂数据中提炼关键点,以简洁语言高度凝练,确保不遗细节又避免冗余。
如此清晰的表达方式,连最初态度随意的浙商也专注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句。
十分钟总结后,霍启煊转向徐文容,谦逊地表示如有不足请指正。
“霍公子讲得很好。”徐文容大笑,随后向众人介绍,“诸位,这是全球动力资本总裁霍启煊,来自 ** ,现于燕京大学就读,在上海考察投资项目,我便邀他来浙江看看。”
人群中,丁雷心中一动。
他曾短暂赴广东创业,深知 ** 人的口音特点,然而霍启煊一口标准普通话,毫无粤语痕迹。
他走遍粤省多地,其中包括南沙湾。
在那里,他开阔了眼界,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于是决定返回杭城创立网晹。
而南沙湾的最大投资方正是霍家。
再结合徐文容之前的介绍……霍家、港岛……
丁雷心中闪过这些念头,终于忍不住发问:“会长,这位霍公子与霍鹰东先生有何关系?”
“他是我爷爷。”霍启煊微笑着看向丁雷。
此言一出,众人神情皆变。
难怪如此!港岛那位霍家,霍鹰东的孙子……
好家伙!
虽然对霍家了解不多,因为霍家在内地行事极为低调,但霍鹰东却是无人不知。
谁能想到,这位年轻人竟出自霍家。
宗庆侯看着霍启煊,忽然笑道:“原来是霍公子,失礼了。”
其他人也纷纷笑着回应。
由于霍鹰东的关系,众人对霍启煊的态度已无先前的排斥。
霍鹰东是商界楷模,其思想立场纯粹,作为商人却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霍鹰东提升了商人群体的地位。
知晓霍启煊的真实身份后,大家的态度悄然转变。
起初,他们对徐文容如此重视一个年轻人感到困惑甚至不满,对霍启煊也存有偏见。
但随着深入了解,特别是亲耳聆听他对浙省经济发展的独到见解,这种偏见逐渐消散。
人往往因主观成见评判事物,这种成见有利有弊。
最初他们对霍启煊抱有偏见,认为他年纪轻轻不应受到如此高的礼遇。
霍启煊的能力与远见远超他们的预料,渐渐打破了偏见。
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这种偏见完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亲近与欣赏。
作为霍鹰东的孙子,在他们心中,霍鹰东是榜样,而霍启煊也自然成为他们喜爱的对象,拉近了彼此距离。
这正是徐文容希望看到的结果——让商会成员彻底放下对霍启煊的排斥,真正认可这位年轻的霍家继承人。
如今目标达成,效果显著。
随着身份公开,人们对他的好感持续上升,之前的戒备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亲切与期待。
显然,这个年轻人潜力无限,他的格局和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他对浙商发展的深刻见解便是明证。
这一刻,没人再质疑他的年纪。
大家都渴望抓住这次机会,向他请教,拓宽视野。
于是,谈话氛围变得轻松自如,人们围绕霍启煊展开了深入交流。
“霍公子,您谈的产业协同问题,我有几点疑问,希望能进一步了解。”
“没错,我也很感兴趣,期待听到您关于产业链扩展的更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