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接近中午12点结束。
王崇并未邀请霍启煊共进午餐,而是歉意地说:“霍总,很抱歉,我下午一点要去浦东调研,时间有限无法招待,请谅解。”
霍启煊急忙回应:“王主任不必客气,我理解您的忙碌,我们也有其他事务要处理,不会打扰您。”
王崇笑着点头:“那就好,改日定当专程款待霍总,今日事务紧急,还请见谅。”
王崇不留霍启煊用餐并非失礼,而是他认为短暂时间安排午餐并无意义。
他希望以正式宴请的形式接待霍启煊,从而有机会深入了解对方。
会谈结束后,王崇亲自送霍启煊到**大厦前。
“回燕京时,请代我向您爷爷问好,提醒他注意身体。”王崇叮嘱道。
感谢王市长的关怀,我会将您的叮嘱一五一十地转告给爷爷。”霍启煊态度谦逊。
王崇忍不住端详着眼前这位年轻人,英姿勃发,年纪轻轻便显露出非凡才干。
尤其是在方才的谈判环节,尽管表面上是以公务为由与霍启煊交涉,但王崇实际上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的言行举止。
这孩子给人的感觉毫无破绽可言。
行事风格完全不像初次接触商谈事务的模样,反倒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手。
他在谈判中的镇定自若以及统筹全局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这般冷静睿智、逻辑清晰的大局意识远超同龄人。
此外,他对项目细节了如指掌,用词精准得体,没有丝毫稚嫩之处,反而透着几分老练与谋略,牢牢把握住了谈判的主动权。
当面对**官员提出的质疑时,他条理分明地一一作答,并巧妙地将对话导向对自已有利的局面。
如此灵活的应对技巧和现场掌控力实属罕见。
再看他谈吐间举手投足皆带着从容淡定的气度,彬彬有礼却又立场鲜明,散发出强大的气场,仿佛整个场面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待霍启煊走出沪城**大楼,坐进车内凝视窗外景致时,内心感慨万千。
前尘往事浮现心头——上一世,沪城同样积极吸引外资,经济指标一度节节攀升。
然而这份成绩背后隐藏着沉重的代价。
随着桦夏加入世贸组织,众多外资企业蜂拥而至,一心追逐利润最大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造成的伤害熟视无睹。
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却极少留下实际利益,更不在乎掠夺性开发带来的生态灾难。
那段时期,桦夏经历了畸形高速发展的阵痛,虽然GDP实现了**级增长,但所付出的牺牲却是难以估量的。
昔日环境遭受重创,外资企业采用陈旧工艺,排放大量废气废水,污染空气与水源,致使不少城市陷入烟尘之中,成为灰蒙蒙的都市。
与此同时,资源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在开采矿产、煤炭等资源时,采取掠夺式开发,管理粗放,导致资源极大损耗与破坏。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桦夏的社会贫富差距。
外资企业的盈利多流向母国,对本地贡献寥寥无几,反而让众多桦夏人生活愈发艰难。
那段不可持续发展的岁月,至今仍深深印刻在霍启煊的记忆里。
霍启煊决定以GDG为新起点,引导外资企业从掠夺性转向责任型发展,避免继续采用粗放式的暴力扩张。
他转身望向肖杰,语重心长地说:
“肖杰,你在沪城主持投资期间,务必密切关注樱花国资本,特别是樱川公司,只要是源自樱花国的资金,都要列入集团重点监控范围。”
“明白!”肖杰点头回应。
霍启煊稍作沉思后补充道:
“若有契机,可在与樱花国人接触时,尝试投资其国内资产,通过反向投资提升集团在樱花国的存在感。”
“是!”肖杰专注聆听。
“待沈楠鹏返华汇报工作时,我会指示他以华尔街身份投资樱花国,届时你将与他携手竞争当地的优质投资项目。”
肖杰目光闪烁。
无论是全球动力还是元素表,背后真正的掌舵者皆为同一人。
老板为何要让GDG与元素表表面形成竞争态势?
是为了演戏吗?
肖杰迅速揣摩出答案。
但他并未追问,而是全神贯注地听从霍启煊安排。
有些事情,老板自会说明,自已只需专注于分内之事即可。
樱花国对霍启煊而言,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他渴望从中挖掘最大价值。
要在樱花国建立影响力,必须深入渗透其经济命脉。
这需要一个隐秘而稳健的战略,借助资本逐步掌控该国的核心产业。
霍启煊早已在与**的沟通中明确了这一规划。
除了追踪樱花国在华夏的投资项目,寻找入股的机会外,还需深入研究樱花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及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在当地的战略布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