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未必明智。
刘羏热爱跨栏,天赋异禀,这些成绩皆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
若是自已贸然插手,甚至直接安排他加入国家队、助他夺冠,反倒可能适得其反。
刘羏天性上进,富有拼搏精神。
如果成功来得太容易,反而可能消磨他的意志。
磨难与挫折,同样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在不违背刘羏意愿的前提下,霍启煊选择顺其自然,让他的实力逐渐展现于众人眼前。
当然,一旦刘羏主动寻求帮助,霍启煊定会倾尽全力予以支持。
目送霍启煊离开后,刘羏满心欢喜地跑回家。
此时,季芬华已将屋子收拾妥当,整洁明亮。
刘学艮正品茶阅报,瞥见刘羏归返,抬手示意其入座。
“父亲,您有何吩咐?”刘羏迅速坐于父亲对面。
刘学艮搁下报纸,摘下眼镜,含笑注视儿子:“那位霍启煊,便是合影中居中的那位?”
“正是。”刘羏点头。
“讲讲你与他的具体结识经过。”刘学艮笑意盈盈地看着儿子。
刘羏应声清嗓,缓缓道出与霍启煊的相识始末:“事情是这样,我和煊哥是在港岛认识的。
彼时,他父亲在港岛组织了一场大型青少年运动交流活动,邀请了我们省几支运动队前去表演参赛……”
随着叙述展开,刘学艮脸色逐渐变化。
他早察觉霍启煊非同小可,但为顾全礼节,并未深究对方背景。
初次登门便对宾客家世刨根问底,那是不明智之举。
“你提到他父亲举办交流会,他父亲叫什么?”刘学艮追问。
“好像叫……霍振霆。”刘羏对这个名字略有耳闻。
“霍振霆……”刘学艮喃喃自语。
身为普通下乡知青出身的司机,他对霍家并无深入了解,却默默记住了这个姓氏,打算日后打听清楚。
……
霍启煊晚间九点回至酒店时,大厅氛围已显异常。
和平饭店内涌入大量外籍人士,西装革履的商贾挤满大厅。
有人站立交谈,有人围坐笑语,手中酒杯映衬灯光,欢声笑语不断。
长形餐桌上早已布好自助餐,三明治、甜点、水果及奶酪琳琅满目。
服务生们正紧张有序地端上美酒,红酒与白酒逐一开启,整齐地摆入餐桌两侧的冰桶内。
轻柔的钢琴曲在宴会厅回荡,身着西装的服务生引导宾客前往自助餐区落座。
霍启煊环视四周,注意到不仅大厅焕然一新,连前台也增加了几位懂英语的接待员,方便接待外国友人。
他面沉似水步入电梯,按下楼层键后抵达自已的所在层。
电梯门开启,他迈步走向套房。
进入房间后,霍启煊叫来肖杰等人,询问当天谈判的结果。
肖杰等人迅速来到霍启煊的套房,手中早已备妥相关文件。
霍启煊在大厅的办公区域倾听汇报,陷入深思。
“老板,我今天带队与委员会展开深入谈判。
起初他们对放宽民营投资机构入驻陆镓嘴的条件持保留态度,但我们从市场需求、风险管理及监管协作等方面详细剖析后,委员会逐步改变立场,同意在政策修订时放开部分审批限制。”
“只要递交完整的申请材料与方案,基本能获得竞标资格。”
“很好。”霍启煊听完点头:
“干得不错。
既然谈判已有突破,要全心投入后续筹备,务必确保集团成功获取陆镓嘴的土地。”
谈及公务告一段落后,霍启煊忽然想起一事,问:
“楼下像是有个酒会,怎么尽是外国人?”
“哦,这事我知道,听说是一位樱花国投资人举办的聚会,他们刚购得沪城的一块地,计划建造樱花国的学校。”肖杰答道。
霍启煊听罢,眉头皱得更紧。
提起沪城,似乎也是樱花国学校数量较多的城市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启动,沪城因地处前沿,吸引了不少国外资本投入。
其中,樱花国商人尤为活跃,虽不涉足具体产业,却在市区及繁华地段兴建多所樱花国学校。
这些学校不仅教授樱花国语言,还传递其文化精髓,从服饰、音乐到饮食,均保持浓厚的樱花国特色。
此外,樱花国商人还打造了日式酒店、温泉、餐厅乃至风情街,成为樱花国游客热衷之地。
樱花国在沪城的投资规模庞大,几乎触及城市各个角落。
起初,不少老市民心生抵触,但鉴于当时国家急需资金与技术支持,政策上予以宽松,久而久之,人们的排斥情绪渐趋平息。
提起樱花国,霍启煊内心便涌起强烈厌恶。
若有人妄图在这片土地上设立学校,绝无可能得逞。
他沉思片刻后,嘴角浮现笑意:“肖杰,调查那名樱花国商人的底细,包括他在沪城的投资项目和购置的土地,务必查清。”
肖杰虽不明所以,仍点头应允:“明白,老板。”
正讨论间,敲门声骤响。
肖杰开门,见是一位陌生男子,西装革履,口音分明带有樱花国特色,一听便知是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