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是林仪,三十九岁,信息技术专家,同钫实验室信息部门主管,于网络电子领域成果斐然。
介绍结束,霍启煊邀众人至侧厅落座。
霍启煊的办公室宽敞,办公区之外,右侧设一大型会客厅,可容纳十余人。
待所有人坐定,赵伟率先发言,意在缓和氛围,随后切入正题。
但有人不耐烦,直接打断赵伟:
“够了,别啰嗦,叫我们来究竟何事?”
场面颇为尴尬,此人性格似急躁。
霍启煊目光转向此人,他叫李国兴,青华微电子研究所所长,程開甲院士关门 ** 。
这是故意失礼还是恃才傲物?
被打断后,赵伟依旧从容,显然已习以为常,他望向霍启煊,轻笑道:
“霍公子,李所长专注科研,不喜交际,请多包容。”
“哈哈,无妨,科学家当以科研为重,其余皆小事。”霍启煊爽朗一笑,化解了尴尬。
李国兴注视霍启煊,皱眉道:
“你便是赵伟口中的老板?年纪轻轻就想接手微电子所?你负担得起吗?”
“自然可以。”霍启煊笑着点头。
王轩瞥了一眼李国兴,又扫过几位沉默的科学家,淡然道:
“各位,他叫霍启煊,霍鹰东先生的嫡孙,来燕京求学,顺便参与燕京项目投资。”
此言一出,四位科学家表情微变。
霍鹰东的后人?
“你是霍老的后人?”聂成才忽然主动搭话,脸上的冷意消散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探究。
“没错。”霍启煊点头回应。
“哈哈,难怪,我就说呢,谁这么大胆,敢把研发部门交出去,原来是这样啊。”聂成才笑了起来,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李国兴直截了当地问:“既然你是霍老的后人,那我们就开门见山吧。
霍老让你出面,说明你并非等闲之辈。
告诉我,你能否负担得起我们的研发经费?”
“可以。”霍启煊嘴角带笑。
李国兴同样不绕弯子,举起五根手指:“接下来三年,微电子所需五亿研发资金,这笔钱由你承担?”
“可以,我负责!”霍启煊的回答干脆利落。
李国兴与聂成才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接着说道:“年轻人,虽然你是霍老的后人,但还是别夸海口,否则会连累你爷爷的名声。”
霍启煊微微一笑,声音平稳却充满底气:“我从不虚言。”
“很好,我这边也需要五亿,也是你的责任?”说话的人是蒋飞,同钫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行,都算我的。”霍启煊毫不推辞。
李国兴转向信息技术领域的林仪教授:“林教授,你那边的信息网络实验室最近是不是资金紧张?”
林仪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注视着霍启煊,语气温和地说:“我需要三亿。”
“可以。”霍启煊果断答复。
“孩子,你答应得这么痛快,我很担心啊。
这么多钱加起来总共十三亿,你能拿得出来吗?”李国兴盯着霍启煊。
李国兴等人虽为科研狂热分子,却并非无知无觉。
他们之前的狮子大开口,正是为了试探霍启煊的底线。
霍启煊点头答应了三人的十三亿要求,这让他们心中存疑,不知他是真有钱还是只爱面子。
霍启煊身为霍鹰东的孙子,这一身份让他们并无太多抗拒。
研发部门耗资巨大,青华同钫和燕大钫都有些力不从心。
申请资金往往石沉大海,管理层要么拖延,要么争论不休。
这些人只顾私利,对科研投入不足,甚至挪用经费用于不明投资,导致研发工作停滞。
因管理层的内斗,不少科研人员心灰意冷,选择出国发展。
若非几人苦口相劝,流失的人数将更为严重。
长此以往,国内科研将面临重大损失。
因此,众人希望霍启煊接手后能增加资金支持,加快拨款速度,并改善研发人员待遇。
基于此,三人提出高额要求,试探霍启煊的决心。
若他能接受,便是他们的新领导。
霍启煊听完李国兴的陈述后,提议将每家的研发资金提升至十亿,并提前拨付五年所需款项,后续按需追加。
此言一出,李国兴脸色微变,赵伟与王轩亦面露惊讶之色。
三十亿说投就投,这样的豪气让人难以企及。
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财力。
李国兴颤抖着声音问:“霍公子,您真能拿出十亿给我们?”
“随时可以转账。”霍启煊淡然回应。
此言一出,全场静默。
他当真如此阔绰?
他们并不知道,霍启煊的流动资金超四十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两百多亿。
三十亿对他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这只是未来五年的研发经费。
以他的能力,五年内创造三千亿轻而易举。
明年单是华尔街的资金就够他大赚特赚。
李国兴激动地站起身,握紧霍启煊的手,满怀期待地说:“霍公子,若有这笔资金,我一定竭尽全力做出成果,替所有科研人员感谢您!”
霍启煊摆摆手,“不必客气,咱们各取所需,互相成就。
我的钱多了无处安放,而你们需要支持,正好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