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书(1 / 2)

然而,那些公式看似有条不紊,其中几处她还能看懂,试着复核后发现结果无误。

可惜,再往后的内容对她而言便如同天书。

讲座结束时,欧阳教授并未离去,而是留在讲台上专注地书写着什么,像是在验证某个复杂的公式或猜想。

学生们离开时都保持安静,生怕打扰到欧阳教授。

随着时间流逝,教室里的学生逐渐散去,最后只剩下那位学姐和霍启煊。

学姐意识到只剩下他们两人和欧阳教授时,感到些许尴尬。

她犹豫着要不要离开,但见霍启煊和欧阳教授全神贯注于自已的工作,丝毫未察觉外界的变化,她最终决定悄悄起身离开。

临走前,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霍启煊,试图记住他的模样,或许以后可以询问他是哪个班级的学生。

……

学姐离开后,教室里只剩欧阳教授和霍启煊。

两人都沉浸在各自的思考中,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

时间悄然流逝,半小时、一小时、三小时过去……天色渐暗,偶有路过的同学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无不惊讶于他们的专注。

通常,这间教室只是用作自习室,来这里的大多是备考研究生的大四学生,因此直到这时才有零星学生进入。

此时,那位学姐经过教室时,看到霍启煊仍在其中,不禁睁大了眼睛,满是不可思议。

再看向讲台,欧阳教授依然在专注书写。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至少四个小时,而且毫无停歇之意。

“他在计算什么呢?”学姐满心疑惑。

渐渐地,教室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一场景充满了好奇。

教室里聚集了一群准备自习的学生,却因见到欧阳教授和霍启煊而停滞不前,无人敢率先踏入。

这正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在起作用。

其实此刻进入并无不妥,但由于先前的观望气氛以及无人带头,大家误以为教室有问题,因而迟迟不敢行动。

时间流逝间,欧阳教授率先完成了演算,他年事已高,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加之腹中饥饿,便打算提前结束。

而霍启煊仍埋头疾书,丝毫未停歇。

欧阳教授合上笔记本,抬眼注视着仍在埋头计算的霍启煊。

这位学生,他早已留意。

只是专注于自已的演算,便未曾过多关注。

不曾想对方竟坚持到现在,不知究竟在做何事。

环视教室外,众多学生正在围观。

欧阳教授挥手示意众人进入教室,人群这才依次而入。

身旁的学姐悄悄瞄了霍启煊一眼,心中暗叹其专注与帅气。

欧阳教授即将离开,却在门口停下脚步。

或许是科学家天生的好奇心驱使,又或是突发的某种念头,他转身走向霍启煊所在的座位。

见欧阳教授走近,周围学生纷纷投以好奇目光。

坐在霍启煊身边的学姐忙翻开书本假装专心学习,不再分神看他。

欧阳教授站在霍启煊身旁,未出声打扰,而是双手背立,静静观摩他的推演过程。

作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欧阳鹏飞的数学修为早已登峰造极。

霍启煊的推导过程,他略加思索便已完全领悟。

随着霍启煊的继续演算,欧阳鹏飞眼中光芒愈发明亮,情不自禁地跟随他的思路自行推演。

两人陷入无声的对峙,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较量。

当霍启煊解开新一步时,欧阳教授已提前设想出后续步骤,这类数学高手往往大脑比双手更快。

然而,就在欧阳教授以为霍启煊会沿用旧法时,他突然转换方向,采用另一种解法。

这直接扰乱了欧阳教授预先设计的步骤,迫使他重新开始分析。

随着霍启煊解题愈加顺畅,方法愈发独特且深刻,欧阳教授的目光愈发严肃。

此时,他才真正认真起来,思考节奏逐渐放慢,不再像之前那样提前规划多步。

因为越往后,所涉及的公式和计算量越大越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出错。

时间悄然流逝,学生们不时回头望向欧阳教授,心中疑惑为何他还未离开。

欧阳鹏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霍启煊的推导过程,无法分心,一旦走神,自已的速度就会被赶超。

目前,欧阳教授仍领先一步,但需始终保持专注,因霍启煊同样不容小觑,稍有松懈即会被追上。

欧阳教授无暇感叹这位青年在数学领域的惊人天赋,他知道解题即将完成。

再过十分钟,霍启煊写下最终结果:248!

他以丁昭中教授的证明方式,耗时近五小时,将数字从七千万降至248。

这是极强的计算能力,仅比丁昭中教授的246多了两个数。

太震撼了!

整个计算过程,上千个步骤,无一错误,无一多余,全部是最优解。

至于为何仅剩两个数字未完成……

其实很简单,他的草稿本已经用尽了!

这本草稿本并非全新,之前已被他消耗了大半,而今连续五小时的高强度书写,各种公式符号填满空白,终于耗尽了最后一页。

欧阳教授停下思索。

这时,他才有余力看向霍启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