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继续前行,参观完所有在建建筑后便返回。
剩下的都是荒地,再无更多可看之处。
最终,在宁统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一栋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前。
这里将是未来燕云集团总部所在地。
“霍先生,此楼预计建至三十六层,目前已有二十层完工。
我已联系原施工单位,明天他们将重新开始施工。”宁统说道。
霍启煊微微颔首,嘴角带笑:“很好。”
“霍先生,不知您是否愿意为这座大楼取个名字?”严冰提议道。
“那就叫‘燕云大厦’吧。
日后这里是燕云城的核心枢纽,也是国际资本聚集之地。
借助这些资源,燕云城必将焕发勃勃生机。”霍启煊说道。
众人皆点头赞同。
至此,大家的参观活动接近尾声。
在徐重的带领下,众人走进一间临时布置的办公室,说起来不过是稍大的集装箱,便于灵活移动。
室内有一张长桌,霍启煊与严冰对面而坐,其余人分坐两侧,静静等候两位高层讲话。
“霍先生,今日考察之后,您对燕云城的发展有何看法?”严冰含笑问道。
霍启煊轻笑一声,摇头答道:“没有特别的意见,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
华冰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才能毋庸置疑,这点我很安心。”
他今日并非心血来潮前来视察,而是早有安排。
早在签约前,霍启煊便计划亲自前来视察。
因此,在签约仪式结束后,他未给华冰预留时间筹备,直接提出要实地考察。
此举既是为了解燕云城的真实情况,也是为了评估华冰的开发成果及潜在风险。
只有以突袭的方式,才能避免被打磨得过于光鲜的表象所蒙蔽。
从目前来看,项目进展符合预期,未发现明显隐患。
燕云城作为GDG在燕京的最大投资项目,绝不能有任何差池。
霍启煊深知轻信他人之害,即便合同已签订,他也坚持亲临现场确认。
这种严谨态度,不仅源于对严冰的信任,更因为他对基层执行者的警惕——再完美的决策与方案,最终都需落实到人,而这些人能否尽职尽责,仍是未知数。
近年来,涉及工程项目的 ** 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居心叵测者借机谋取私利。
霍启煊绝不允许自已辛苦积累的财富成为某些贪婪之人的囊中之物,更不愿看到劳动者的血汗钱被层层克扣。
环视会议室众人,霍启煊嘴角微扬,问道:“负责燕云城项目的中高层应该都到了吧?”
严冰未作声,而是示意宁统回应。
宁统点头答道:“所有人都到场了。”
霍启煊轻叹一声,摇头道:“不,还缺几位。”
“什么?”宁统一脸困惑,“霍先生,华冰方面负责该项目的核心成员都在这儿了。”
“宁管事莫急,华冰这边是齐了,但咱们GDG内部还有一些人尚未到达。”霍启煊顿了顿,转向唐颂,“他们还要多久才能赶到?”
“大概十分钟!”唐颂轻声回应。
霍启煊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带着笑意说道:“请各位稍安勿躁,待GDG这边全员到齐,我们再继续讨论。”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各异。
严冰注视着霍启煊片刻,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他愈发明白,霍启煊为何敢于组建秘书团。
这位年轻人掌控欲极强,表面上看秘书团分散了他的权力,实则强化了他对GDG的掌控,实为**集中化管理。
如今,在燕云城项目上,他又展现出这种强烈的掌控欲。
严冰越发欣赏这个年轻人,他的行事风格滴水不漏,凡是可预见的问题都提前解决,彻底切断一切不纯利益链。
正如他说过的那样,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既轻松又安心!
众人等待约十分钟后,GDG的成员准时到场。
此次到来的五人皆为GDG新进职员,分别来自**财经大学、燕京理工大学等顶尖学府,均是顶级的审计与财务专家。
当五人落座后,霍启煊开口道:
“诸位,我来介绍一下……”
随着他的介绍,众人逐渐明悟。
这五人正是燕云城项目的监察小组成员。
具体如下:
- 组长殷力,二十五岁,**财经大学毕业,审计学硕士;
- 副组长刘永,二十六岁,燕航毕业,主修财务;
- 副组长孙晓君,二十四岁,燕京大学数学系本科;
- 组员陈建,二十七岁,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 组员尹文化,二十八岁,**财经大学财务学学士。
这五人将在燕云城构建起透明的财务审计及监督体系。
每个项目均需接受财务审计,审计结果须向全体工地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