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后生无畏(2 / 2)

深夜的车厢内,郭光昌和徐文容坐在后排。

车窗外,霓虹灯光映照着他们深邃的目光。

徐文容与霍启煊一同从沪城抵达,入住同一酒店,因此合乘一辆车,沟通极为便捷。

“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催人老啊。”徐文容感叹。

在他看来,霍启煊无疑是见过最为出色的年轻人,年仅十八岁便已取得令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这样的对比令徐文容深感差距。

正值青春年少,本应专注于学业,如今却能与前辈们谈笑自如,无论气质还是自信皆不逊色分毫。

该谦逊时谦逊,该果断时果断,处理得恰到好处。

于人情世故间更是成熟老练,毫无破绽可循。

郭光昌听罢徐文容之言,望向车窗外疾驰而过的夜景,微微颔首说道:

“诚然,新一代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我们唯有自叹不如。

然而,历史进程本就如此,每代人都将超越前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亲历了改革开放后的诸多变革,也曾经历坎坷。

如今商界出现如霍启煊这般的新秀,实在令人欣慰。

他志向远大,且富有智慧。”

“假以时日,他定会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甚至成为民间的商业领袖,我对此深信不疑。”

徐文容闻言陷入沉思。

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 ** ,只有后继有人方可持续壮大。

“你所言极是。”徐文容回应道,

“你还年轻,而我已经老去,应当主动退出一线,让年轻人担起重任。”

“霍家公子才华横溢,我相信他未来必将在商界大展拳脚。

我虽无法助他太多,但愿为他指引方向,避免重蹈覆辙。”

徐老,您……”郭光昌神色微凝。

徐文容轻笑一声,道:“我已倦了,是时候告退。”

望着车窗外渐行渐远的城市夜色,他心头泛起一抹淡淡的感伤。

今日与霍启煊对谈,令他见识到新生代的无穷潜力。

一位不足二十岁的青年,竟打造出令人惊叹的商业版图,其气度与格局丝毫不逊于他们这些前辈。

以往,徐文容尚能从容应对年轻一辈。

而今晚,他深切感受到时光催人老。

他渐渐丧失了昔日的锐气与冲劲,更多时候只能倚仗经验与人脉维系局面,而非过去的果敢无畏。

或许,他也该认真考虑退休之事了。

年轻人正在崛起,未来属于他们。

自已当适时退居幕后,莫成阻碍新生代前行的障碍。

他曾有一段辉煌岁月,如今要学会适时抽身,让舞台交予后来者挥洒才华。

人生恰似接力,到了交接棒的时刻,当坦然交付。

这是圆满。

他坚信像霍启煊这样的企业家定能在商场上大展拳脚,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华章。

徐文容深吸一口气,心底涌起一阵轻松。

或许,是他该为下一段人生旅程做准备的时候了。

他想借退休之际,好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

晚九时,一辆黑色保时捷悄然驶入燕大校园。

后座上的霍启煊满面倦意。

与商界巨头们的会谈并不轻松,加上在城市车流中奔波更耗尽了他的精力。

因饮过酒,他未亲自驾车,而是花了五百元请庄园一名服务员代驾。

车辆稳稳停下,服务员转过身对霍启煊说:“先生,到了。”

霍启煊睁开眼睛,递给服务员费用,对方欣喜地接下。

目送服务员离去,霍启煊走向宿舍楼。

宿舍里的壁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林磊和杨超正躺在床上看书。

听到开门声,他们抬头,杨超惊讶地问:“小煊,你喝酒了?这么晚才回来。”

霍启煊笑着坐进椅子里:“事情太多,耽搁了一会儿。”

林磊放下书,打量着霍启煊,问:“又是应酬吧?你这样忙个不停,身体会吃不消的。”

霍启煊拍拍林磊的肩,笑着说:“别担心我,注意劳逸结合。

郭强和戴友之呢?”

“在图书馆呢,快期末考试了。”杨超答道。

霍启煊点点头,脱下外套挂好。

林磊和杨超看他一脸倦容,便不再多言,各自继续看书。

宿舍中只剩翻书声。

三人各有所思。

……

随后两天,霍启煊完成了数场考试,涉及数学、外语及政治等科目。

第三天,成绩公布。

走进教室时,霍启煊察觉到一种异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