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思索片刻后说道:“霍先生,您无需如此妥协。
您可以像在燕京那样 ** 运营,无需出让这么多股份。”
尽管深城国资委没有实际决策权,众人却认为此要求合理,毕竟对方几乎是无偿赠送了一半股权。
他们仅仅要求投资决策权,这并无不妥。
霍启煊微微一笑。
他也并不想放弃控制权,只是未来资本的投资领域实在过于精准且成功。
在金融风暴中,未来资本投资的公司无一亏损,且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值。
这样的成绩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霍启煊确信,李富珍绝非唯一发现这一点的人。
如此精准的投资策略难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他们的把柄。
因此,他必须为自已寻找一个屏障。
深城国资委是最佳选择。
当然,霍启煊也不会让深城国资委白白替他承担风险,云杉树集团日后投资所得的利益,深城国资委将分得大头。
这是霍启煊给予他们保护的回报。
届时,他可以对外声称:看吧,云杉树的投资同样精准,这与我无关,实际控制权并不在我手里,而是深城国资委,有本事就去找他们理论,我只是负责分钱的。
而且,未来深城国资委的投资眼光确实卓越,堪称全球顶尖投资机构,有了这样的背景,即便云杉树集团的投资再精准、再出色,也能将未来的资本压力部分转移。
霍启煊微笑着说:
“赵总理,我这样做也是出于一点私心,希望能借助深城国资委为云杉树集团化解一些难题,同时也能转移部分资本的关注。”
此言一出,赵老及在场的几位皆露出深思之色。
至此,他们才彻底明白霍启煊的意图。
原来他是想让深城国资委成为他的护盾?
这……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毕竟,对方提供了如此多的好处,若不为对方做些事情,将来分红时都难以安心。
想到此处,赵老意味深长地瞥了霍启煊一眼:
“你打算利用深城国资委来转移视线,这无妨,只要你的投资行为合法合规,能够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深城国资委乐于为你承担风险。”
“多谢!”霍启煊颔首微笑。
宽敞的会议室中,双方谈判声此起彼伏。
经过半小时的讨论,最终各方达成共识。
第一:深城国资委出资一亿美元,控股51%;未来资本出资五十亿美元,占股49%。
此前提及的一美元占51%纯属玩笑,深城国资委不会如此行事,这也体现了格局。
第二:双方协定,云杉树公司董事会的投资决策权归未来资本,但设定了金额上限:单笔超五十亿美元的投资需双方共同商议,五十亿美元以下由未来资本全权决定;财务权亦归属于未来资本。
而云杉树集团的人事任命权归深城国资委,未来资本仅派出五名董事代表。
这五名董事代表是霍启煊的耳目与传声筒,负责监督董事会并传达他的“投资决策”。
董事会必须遵循此决策。
这意味着霍启煊投入五十亿美元,掌控了投资决策权与财务权,其余事务全交由深城国资委处理。
如此一来,无论他如何精准投资或获利多少,外界都会认为这是深城国资委的决定。
你看,从董事到高管,几乎全是深城国资委的人,我们仅占少数席位,说明我们的成功都得益于深城国资委的支持,这正是霍启煊想要的结果。
第三:云杉树集团涉足多个行业,唯独避开房地产。
最后一项规定是霍启煊的坚持。
尽管有投资决策权在手,他仍希望加入这一条款,以防有人因深城或其他城市房价上涨而心生觊觎,意图进入房地产领域。
因此,霍启煊选择一开始就杜绝这种可能性,明确禁止云杉树公司涉足房地产,断绝他人念头。
许多后来的科技公司难以抵挡 ** ,纷纷投入巨资购地建楼,一门心思扑在眼前利益上,不愿沉下心来专注技术研发。
概括而言,上述三点便是核心原则。
其余工作则是在这三大原则指导下逐步完善细节。
这些具体事务无需霍启煊与赵老商议,可交由赵器及深城国资委的主要负责人处理。
"霍先生对自已的投资能力颇为自信啊。
"赵老含笑说道,随着讨论深入,他已察觉霍启煊的真实意图。
霍启煊专注于投资业务,却担忧自身因出色成绩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因此希望借助深城国资委作为保护屏障。
赵老反复思索,仍不解此策略之妙处。
投资回报率越高,越彰显其眼光独到,外界只会更推崇,何惧之有?
殊不知,霍启煊的整体投资回报率竟高达令人咋舌的百分之一百,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即便被公认为股神的巴菲特,其综合回报率也未突破百分之五十,这正是霍启煊的潜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