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直奔主题(1 / 2)

再加上近期筹备申奥,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更不用提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众多外资企业破产,无法继续向国内投入更多资金。

为了防止这些科研项目半途而废,国家不得不额外拨款填补缺口,这样一来,可用于科研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

他们虽有满腔抱负和专业能力,却因缺乏资源而束手无策,许多项目因资金不足被迫搁置,进展停滞,令人焦急万分。

在当前形势下,倪洸楠找到了他们,将霍启煊的承诺转达。

当得知对方计划投资一亿美元发展芯片时,在场众人无不震惊。

芯片研发的难度不亚于制造核武器,不仅技术复杂,资金需求庞大,而且成果未必能如期实现。

因此,国家暂时难以承担这项研究。

有限资源更多投入到国防、航天等关键领域。

芯片只能暂且搁置,待经济宽裕后再行推进。

尽管如此,这些科学家深知芯片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其他尖端技术。

只是迫于经费限制,才不得不暂时放弃。

然而,国家并非全然放任不管,而是期望民间企业承担重任,并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

不过,私人企业出于风险考量,鲜少愿意大规模投入。

一旦失败可能危及公司稳定,甚至导致破产。

即便有所行动,速度也远不及国际水平,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这一局面长期未见改观。

“金教授,霍总很快会亲自来向大家说明情况。

他已斥资五千万美元购入连想51%股份,有此能力,我想他不至于 ** 我们。”倪洸楠说道。

“刘传志那急功近利的人,会轻易放弃这么多股权?”另一位学者王智之接话,言语间充满轻蔑。

在场诸位对刘传志这类人物均持鄙夷态度。

在他看来,刘传志擅长内部斗争与短期牟利,但从长远看毫无价值,与目光短浅的商贾无异,浑身散发着铜臭气。

“霍老板究竟是何方神圣?老倪,你调查过他的底细吗?”金明世询问道。

“并未深究,不过他初次联络我时,是通过文铈长的秘书来电,有文铈长的担保,他的背景应当可靠。”倪洸楠答道。

众院士点头表示认可。

若真是如此,那自然无需多虑。

文卓可不是容易糊弄之人,没有哪个商人在他面前能耍花样。

待对霍启煊的身份确认无虞后,大家静候其到来。

片刻之后,包间的门被推开,霍启煊爽朗的声音传来:“各位院士,抱歉,来迟了,请多多包涵!”

听到这话,几位年长的院士纷纷投去目光,神情颇为怪异。

“这……这就是倪先生提到的大老板?”

“开玩笑吧?这么个小孩子,真能拿出一亿美元?”

院士们相互对视,满是疑惑。

“霍老板无需介意,您已十分准时。”倪洸楠笑着上前迎接,其余院士仍端坐不动,用审视的眼神打量着霍启煊,心中暗自揣测他的来历。

赵晶紧随霍启煊身后进入,见到室内尽是年迈的老者,略显拘谨,只能勉强保持镇定,坐在霍启煊身旁。

当霍启煊刚落座,便注意到一位院士正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已。

与此同时,赵晶也认出了这位丁院士,低垂下头,紧张得不知所措。

“丁院士,真是难得相遇啊!”霍启煊笑言道。

丁院士名为丁礼,乃桦科院的数学与物理专家,曾师从数学家华洛赓院士,为其关门 ** 。

他是全国中小学数学与物理教材编订的核心成员之一,国政院曾有意邀请他出任教务部长。

作为全国师生敬仰的教育专家,他对教学工作相当熟悉,这一职位对他而言再合适不过。

然而,丁礼对此兴趣缺缺,他的志向始终在科学研究上。

他认为担任公职会分散太多精力,无法专注于尖端领域的研究工作。

这位丁院士正是之前为霍启煊设计终极难题的人。

他在数学领域的造诣登峰造极,无论是基础数学还是高等数学,他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

他与华院士共同完成的以华氏命名的国际性数学科研成果广受认可,比如著名的华氏定理和华氏不等式,甚至在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等领域的贡献也十分突出。

以他的能力,将中学所有公式融汇成一道综合题轻而易举,只需半小时即可构思完成。

丁礼注视着霍启煊良久,才缓缓开口:“你是老倪提到的霍老板?”

“没错!”霍启煊笑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