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城的街角茶摊,粗瓷碗碰撞的脆响混着水汽蒸腾,几个身着粗布短打的汉子围坐在桌旁,嗓门越来越高,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
“你们听说了吗?陈家庄的陈财主,半个月前偷偷去长安买贞观稻种了!”
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放下扁担,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什么?”
旁边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猛地抬头,满脸难以置信。
“他前阵子不还跟人说,那贞观稻是唬人的,一亩地最多收三斗,还说咱们庶民种了会坏地气吗?怎么自己偷偷买了?”
“嗨,那都是骗咱们的!”
货郎喝了口凉茶,声音拔高了几分。
“我远房表兄在长安当差,说现在长安周边的庄子,全种的贞观稻,再加上那个什么沤肥,一亩地最少收一石三斗!比咱们种的旧粮种,产量翻了两倍还多!”
“一石三斗?”
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有人忍不住追问。
“那沤肥在哪能买?种贞观稻得用多少啊?”
“崔家的商铺就有卖!”
另一个穿短打的汉子接话。
“我昨天去问过,一斤才二十文,撒在地里,就能多产粮食,而且官府那边说了,有户籍和田地的农户,还能去县衙免费领贞观稻种,一分钱不用花!”
“免费领?”
一个面色黝黑的短工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羡慕。
“可惜了,我虽有户籍,却没田地,只能打短工混口饭吃。”
“没田地怕啥?去参军啊!”
刚说完沤肥的汉子拍了拍桌子,声音更响了。
“前几天官府贴了诏令,咱们河北道的人只要参军,就能领两亩地!我昨天都去报名了,就等着入伍训练,以后也算有块自己的地了!”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了,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一个赤裸着双臂、肌肉结实的壮汉挤进来,粗声问道。
“这位兄弟,你说的是真的?怎么之前没听人说起过?”
说话的汉子看了眼壮汉的块头,心里暗忖。
“这可是当兵的好材料,只可惜咱百骑不收外人,要不然该引荐给小郎君了。”
他心中叹了口气,连忙点头说道。
“当然是真的!折冲府的人说了,咱们魏州今年就招三千人,先到先得!而且要是遇上战事立了功,给的地还能再多!”
人群瞬间沸腾了。
那些靠打短工、做苦力过活的汉子,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们要么没田地,要么把地卖了,每月挣的一两百文钱,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娶媳妇、立家业了。若是能参军得两亩地,好歹也算有了根基。
“当年夏王的时候,立了功也才给一亩地吧?”
有人小声嘀咕,语气里带着犹豫。
“那时候给了还不一定能保住!”
一个满脸沧桑的老短工轻哼一声。
“我爹当年跟着夏王,好不容易得了两亩地,后来还被收回去了!夏王再好,也没给咱们真正的好处,现在皇帝给地,还能免费领粮种,只要好好干,就能吃饱饭,这不比啥都强?”
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心思。
无论是夏王还是现在的皇帝,对他们来说,谁能给饭吃、给地种,谁就是好君主。
“就是啊,最后得了好处的不还是那些个庄主吗?”
“这一次也是他们骗的我们吧,说什么贞观稻种的粮食少!”
这一言,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场不少农户都义愤填膺了起来。
“这春耕都过了,今年即便是能领,怕是也耽误了!”
“都是那些个庄户,这些个吸血虫,平日里佃租收的高也就算了,现在还不想让咱们大家伙吃饱饭!”
那些个农户都朝着彼此看去,眼中都涌向着怒火。
可是愤怒归愤怒,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那些个人家里可都是有护院的。
一想到这,他们心中都有些无奈。
“要不,咱们去折冲府问问?”
刚才那几个短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心动。
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如去拼一把。
话音刚落,十几个人便放下手中的活计,朝着折冲府的方向走去。
周围不少人见状,也纷纷跟上。
反正现在没战事,不过是每月训练几日,就能得两亩地,划算!
可刚到折冲府外,众人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原本该门可罗雀的折冲府,此刻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府门一直延伸到街角。
“都别挤!要登记的先去抬石臼,抬不起来的趁早回去!”一个身着甲胄的校尉站在府门前,大声呵斥着。
“你个小娃娃才多大?毛都没长齐,快回家喝奶去!”另一个士兵对着一个瘦弱的少年挥手。
“这……这是怎么回事?”刚赶来的短工们愣住了。
“还能怎么回事?都想参军得地呗!”排在队伍后的一个汉子回头,笑着说。
“没听刚才那个人说吗?就招三千人,来晚了可就没机会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挤到队伍末尾,生怕错过机会。队伍里,有人互相打趣。
“赵八,你爹以前不是跟着窦建德吗?你怎么也来参军了?”
赵八脸一红,梗着脖子道。
“我爹跟着夏王,最后连块地都没保住,还丢了性命!我可不想跟他一样!现在皇帝给地,我为啥不来?”
“刘四,你爹不是死在唐军手里吗?你也来?”又有人调侃。
刘四攥紧拳头,沉声道:“我爹是我爹,我是我!我不管以前怎样,现在只要能有地种、能吃饱饭,我就愿意为朝廷出力!”
“就是,去他的夏王,以前他在的时候,咱们不也没吃饱饭吗?”
“柳家庄的柳庄主倒是吃饱了,但他可一点渣子都没给咱们过。”
队伍越排越长,议论声、笑声、催促声混在一起。
声音越来越大。
……
“好啊!真是太好了!”
立政殿内,李世民手里捏着河北道送来的札子,嘴角上扬的弧度就没落下过,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欣喜。
他将札子递给身旁的内侍,对着殿内重臣说道。
“单单魏州三十几个折冲府,就登记了六千多府兵!若是今年北方有战事,关内都不必调兵,直接从河北调集便可,这才多久,河北民心就归拢了大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房玄龄、杜如晦等三省六部的大佬们纷纷起身,躬身行礼祝贺,殿内气氛一派喜庆。
温禾站在人群中,原本正想打个哈欠。
他昨晚在新建的工坊里面忙到大半夜,此刻正犯困,却硬生生把哈欠咽了回去,跟着众人一起躬身,脸上努力挤出欣喜的表情。
李世民正高兴,眼角余光却瞥见了他这细微的动作,嘴角的笑意淡了几分,微微眯起眼眸,突然开口道。
“此次河北能有这般成效,百骑在暗中查探谣言、协助士子,功不可没,温禾,你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