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风水云雷电 > 书页渐远,星光另寻

书页渐远,星光另寻(1 / 2)

梁平的考古系课程比想象中更繁重。除了野外勘探,大半时间都泡在学校的古籍馆里,指尖拂过泛黄的竹简,对着秦代兵符的拓片反复比对,连手机屏幕亮了又暗,都常常忽略。他给林月发的消息,从最初的“今天挖到一枚陶片,纹路和你家兵符很像”,渐渐变成了“最近在整理秦陵陪葬坑资料,忙完找你”,而这个“忙完”,往往一拖就是三四天。

偶尔视频,林月刚提起“我们社团今天办了汉服活动”,梁平就会下意识接话:“汉服的形制和秦代服饰差别很大,我最近看的《考工记》里有记载……”话没说完,就见林月眼里的光暗了暗,笑着把话题岔开:“那你别太累,记得按时吃饭。”挂了视频,梁平看着屏幕里林月没说完的话,才后知后觉——他好像,很久没认真听她讲过大学里的新鲜事了。

而林月的世界,正悄悄闯进一束新的光。男孩叫陈阳,是同系的学长,会在她抱着厚厚一摞历史教材时主动帮忙,会在社团活动后送她回宿舍,路上讲些轻松的笑话,不像梁平总把“地宫”“拓片”挂在嘴边。一次校园歌手大赛,陈阳抱着吉他唱了首《小幸运》,目光落在台下的林月身上,全场的欢呼里,林月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之后,陈阳会约林月去图书馆,却不是像梁平那样埋头查古籍,而是带着她找有趣的历史绘本,指着里面的插画说“这个古人的发型好可爱”;会在周末带她去胡同里的咖啡馆,听老板讲老北京的故事,而不是像梁平那样,连约会都想着“要不要去博物馆看新展的秦代文物”。林月发现,和陈阳在一起时,她不用刻意去懂“兵符的榫卯结构”,不用迁就他随时可能被打断的聊天,这种轻松的、被放在心上的感觉,让她渐渐习惯了身边有另一个人的陪伴。

消息沉默,故事分岔

梁平终于忙完了陪葬坑资料整理,想给林月分享新发现的兵符纹样时,却看到她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深秋的银杏树下,林月笑着靠在陈阳身边,手里拿着一杯热奶茶,配文是“今天的风都是甜的”。照片里的林月,笑得比以前更明媚,是他最近在视频里很少见到的模样。

他指尖悬在屏幕上,打了又删,最后只发了一句“挺好的”。过了很久,林月才回复:“梁平,对不起,我……”后面的话没说完,梁平却懂了。他想起高中时,林月把桂花糕递给他的样子,想起她挡在他身前对张强说“别打他”的样子,那些画面和眼前的朋友圈照片重叠,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点疼,却又说不出责怪。

从那以后,他们的联系更淡了。梁平依旧泡在古籍馆和考古工地,只是偶尔整理资料时,会看到夹在笔记本里的那枚青铜钥匙扣——是林月送他的兵符样式,边缘已经被磨得发亮。他会愣神片刻,然后继续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秦代兵符成对使用,一分为二,君执右,将执左……”

林月也会在某个瞬间想起梁平。比如路过书店看到考古相关的书,比如吃到桂花糕时,会下意识想起“梁平以前很爱吃这个”。但陈阳会及时递来纸巾,笑着说“慢点吃,别噎着”,那些关于梁平的回忆,就像书页里的书签,被轻轻夹进了过去的章节。

青春里的有些人,好像就是这样。曾并肩走过一段路,分享过彼此的秘密和梦想,却因为方向不同,渐渐走向了不同的风景。梁平依旧朝着他的秦陵地宫走去,林月则在新的星光下,开始了属于她的浪漫故事。只是偶尔想起对方时,心里会留着一份淡淡的遗憾,和一句没说出口的“祝你安好”。

晨露习武,朝气满途

梁平的生活渐渐有了新的节奏。母亲康复后,他每月都会回家陪老人住两天,听她絮叨街坊邻里的琐事,再帮着打理院里的小菜园。返校后,天还没亮,他就会去学校后山的空地上晨练——最初只是跟着网上的教程慢跑、拉伸,后来在古籍馆翻到一本泛黄的《武经总要》,里面记载着几式古朴的拳脚功夫,他便照着图谱一点点琢磨。

清晨的雾气里,他扎着马步,手臂缓缓抬起,动作虽还生涩,却透着股认真劲儿。考古常要在野外跋涉,翻山越岭是常事,练了武之后,他明显感觉体力好了许多,之前扛着设备走两公里就气喘,现在提着工具箱爬陡坡也面不改色。有次去乡下勘探遗址,遇到一条湍急的小河,同行的同学犯了难,他挽起裤腿,稳稳地背着设备蹚了过去,上岸时笑着说:“多亏了每天晨练,不然今天可要耽误事了。”

日子久了,他的身形渐渐挺拔,以前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显得单薄的肩膀,也慢慢有了紧实的线条。图书馆里,有同学打趣说:“梁平,你现在看着都能去当考古队的‘保镖’了!”他只是挠挠头笑,手里还攥着那本翻得卷边的《武经总要》——书页间夹着母亲晒干的桂花,淡淡的香气混着墨香,成了他专属的“书签”。

功夫傍身,心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