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问道(1 / 2)

晨曦微露,江泉城从沉睡中苏醒。空气中还带着昨夜欢宴散去后的宁静,但玉河市常务副市长丛丽丽和她所带领的代表团成员们,已经精神抖擞地齐聚下榻的江泉宾馆会议室。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出丝毫旅途劳顿或晚宴后的倦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迫切汲取新知的兴奋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欢迎晚宴的温情与叙旧已成过往,真正的学习考察之旅,在这一天正式拉开序幕。丛丽丽深知,短短几天时间异常宝贵,必须争分夺秒,带着问题看,带着思考学,力求将江泉经验的“真经”取回玉河。

简短的开场白后,丛丽丽神情严肃地对代表团成员说:“同志们,昨晚秦市长、刘市长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坦诚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也更意识到了肩上的担子。我们不是来旅游观光的,是来‘取经’的,是来寻找破解玉河发展难题的‘钥匙’的。希望大家收起客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动脑筋,每一处考察点都要看仔细,每一个介绍都要听认真,每一个问题都要问透彻。要把江泉成功的逻辑学懂,更要把他们遇到的困难、解决的路径弄明白!” 她的话语,为一天的考察定下了务实、深入的基调。

考察的第一站,是江泉的城市名片——雾江生态文化长廊。深秋的雾江,碧波荡漾,两岸层林尽染,亲水步道上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白鹭在水面翩跹起舞。面对如此美景,玉河市的干部们几乎无法将眼前景象与资料中那条“墨汁一样臭”的旧日雾江联系起来。

江泉市住建局局长亲自担任讲解员,站在观景平台上,指着江水和两岸设施,如数家珍:“丛市长,各位领导,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雾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成果。几年前,这里还是全市的‘龙须沟’,沿岸有个排污口,水质常年劣五类。治理过程,堪称‘伤筋动骨’。”他详细介绍了当时“截污、清淤、活水、景美”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如何顶住压力,搬迁关闭了沿岸家污染企业,建设了公里长的截污干管和座污水处理厂。

玉河市环保局局长忍不住插话问道:“局长,搬迁那些企业,阻力肯定巨大吧?补偿标准和职工安置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引发群体性事件?”

江泉住建局长坦诚回答:“压力前所未有!我们坚持的原则是:依法依规、公平公正、民生为本。制定了详细的补偿方案,分类施策,对有能力搬迁发展的企业,帮助寻找新址、给予政策扶持;对必须关停的,足额补偿,并重点做好职工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衔接。成立了多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过程很难,但最终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关键是要让老百姓看到治理后的希望。”

丛丽丽一边听,一边用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不时点头。她对身旁的玉河市财政局局长低声说:“听到了吗?光有决心不够,还得有精细的方案和充足的资金保障。生态投入是巨大的,但长远看,回报更高。这笔账,我们要会算。”

站在清澈的江边,感受着市民惬意的生活场景,玉河的干部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口号,更是需要巨大勇气和智慧付诸行动的实践。

第二站,代表团来到江泉市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秩序井然,“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标识格外醒目。工作人员通过叫号系统、自助终端,高效地为企业和市民办理着各项业务。

中心主任向大家演示了“智慧政务”系统,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材料精简、流程优化、时限压缩。一位正在办理企业开办手续的市民高兴地对考察团说:“现在太方便了!以前跑好几个部门,没半个月办不下来,现在一个窗口,三天拿证!”

玉河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看得仔细,问得专业:“数据壁垒是怎么打通的?部门利益如何协调?遇到推诿扯皮怎么办?”

中心主任介绍道:“关键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和顶层设计。我们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推进数据共享。阻力肯定有,但秦市长定了硬杠杠:‘谁跟不上改革,就调整谁的位置’。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将政务服务效能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实行‘好差评’制度,倒逼服务改进。”

丛丽丽若有所思地对玉河的同志说:“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没有主要领导‘刀刃向内’的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督查问责,‘放管服’改革很容易停留在表面文章。这点,我们要深刻反思。”

下午,代表团深入江泉高新区,重点考察了光伏产业龙头——旭日集团的高效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和“江泉之光”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旭日集团无尘车间外,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和忙碌的机械臂,玉河的干部们深感震撼。集团负责人介绍,该生产线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良品率达到%,人均产值大幅提高。

玉河市工信局局长问道:“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方面,提供了哪些关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