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阳舒展)
苍澜界的星能潮汐峰值进入10小时倒计时的瞬间,749局基地的跨维技术舱突然响起刺耳的“能量过载”警报。冯智昊几乎是从量子校准仪前弹起来的,他的白大褂上还沾着星尘研磨的银蓝色粉末——那是刚从苍澜界送过来的能量传导介质,此刻正随着他急促的脚步簌簌掉落。
“又是C区能量节点!”技术组的年轻工程师脸色惨白地指着全息屏,代表跨维通道的银蓝色光柱在屏幕中央剧烈抖动,能量输出曲线像被狂风撕扯的绸带,从稳定的95%骤降到68%,红色的“波动超标”提示在屏幕上疯狂闪烁,“冯工,这次波动持续了12秒,比上次更严重!如果再这样,第一批穿维人员的意识投影很可能被卡在‘夹缝空间’里。”
冯智昊一把抓过战术终端,手指在屏幕上翻飞,调出C区节点的核心参数。跨维通道的能量供给依赖南极光巢的“原生星能”,这种能量纯度极高但稳定性极差,尤其在星能潮汐临近时,苍澜界的引力场变化会进一步加剧能量波动。他盯着终端上“能量波动系数0.8Hz”的数值,狠狠攥紧了拳头——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安全阈值的两倍,之前的穿维实验中,只要波动系数超过0.5Hz,就会出现意识错位的风险。
“把备用能量系统打开,用基地储备的星能晶体暂时顶替!”冯智昊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已经连续工作了36小时,眼底的红血丝像细密的蛛网,“通知后勤组,立即将星能晶体的转化率提升到80%,就算缩短晶体寿命也没关系,必须把波动系数压到0.3Hz以下!”
技术舱的合金门在这时被猛地推开,陆田野拄着战术拐杖快步走进来,金属杖头在地面敲击出急促的节奏。老人的战术背包敞开着,露出里面二十五年前的设备图纸,纸页被汗水浸湿,贴在背包内侧。“小冯,不能用星能晶体顶替!”他一把按住冯智昊的手腕,拐杖头指着全息屏上的能量传导链路,“光巢星能和晶体星能的频率不一样,突然切换会导致通道的能量接口‘宕机’——二十五年前望星堡的能量事故,就是因为混用了两种不同频率的星能!”
冯智昊猛地抬头,看向陆田野布满皱纹的脸。他知道老人说的是事实,那份事故报告他看过无数次:1998年的望星堡能量补给中,正是因为技术人员混用了光巢星能和本土星能,导致整个防御屏障突然失效,三名工程师当场牺牲。但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不同,星能潮汐的窗口期只有36小时,他们没有时间再等光巢星能稳定下来。
“陆前辈,现在不是纠结历史的时候!”冯智昊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终端屏幕的光映在他激动的脸上,“第一批穿维人员里有杜雪的医疗组,他们要去给望星堡的伤员做手术,晚一天就可能多一条生命!星能晶体虽然有风险,但只要我们实时监控参数,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风险再低也不能拿人命赌!”陆田野的拐杖重重砸在地面,发出“当”的一声脆响,“当年我和陆玄就是因为轻信了‘风险可控’,才让三名兄弟送了命!设备的稳定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稳定的基础,再快的进度都是空中楼阁!”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周围技术人员的围观,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还在不规则地跳动,红色警报声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就在这时,技术舱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清脆的女声:“都别争了!能量问题,我来解决!”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周舟穿着一身银灰色的科研制服,正快步走进来,她的身后跟着两名跨文明符号研究院的助手,三人合力推着一台半人高的银色设备。设备的外壳上刻着复杂的符阵纹路,与巫离留下的符阵石板风格高度相似,顶端的能量接收口正散发着柔和的淡紫色光芒。
“周博士?你怎么来了?”冯智昊惊讶地问道。周舟是跨文明符号研究院的核心成员,一直负责解读巫离的符阵遗产,这次跨维救援行动中,她的团队主要在后方提供符阵技术支持,很少来前线技术舱。
“再不来,你们就要把跨维通道拆了重装了。”周舟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示意助手将设备推到全息屏前,“这是我们院的最新成果——‘光巢能量转换器’,专门解决光巢星能不稳定的问题。”她抬手在设备的控制面板上轻点,全息屏立即同步显示出转换器的核心参数,“它能吸收共生大典残留的星屑能量,与光巢星能进行‘双能耦合’,通过巫离的符阵纹路稳定能量频率,波动系数能直接压到0.1Hz以下。”
陆田野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快步走到设备前,手指轻轻抚摸着外壳上的符阵纹路。这些纹路的走向与他当年和巫离一起绘制的符阵完全一致,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优化,更符合现代能量传导的需求。“这是……巫离的‘聚能符阵’?”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当年巫离说过,这种符阵能‘引散为聚,化乱为稳’,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完善,就牺牲在了望星堡。”
“没错,我们在巫离的符阵手稿里找到了‘聚能符阵’的残页,结合现代量子物理技术做了优化。”周舟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转换器正在进行模拟测试,光巢星能的剧烈波动经过转换器后,瞬间变成了一条平稳的曲线,波动系数稳定在0.08Hz,“共生大典上散落的星屑能量,本质上是双界能量融合的产物,与光巢星能的兼容性达到99.2%。用它做‘稳定剂’,既能保证能量供给,又不会出现频率冲突的问题。”
冯智昊立即上前,将转换器的参数与跨维通道的能量需求进行比对。当屏幕上显示“适配度100%”的字样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这个转换器不仅解决了能量波动的难题,还能将能量输出效率提升20%,意味着跨维通道的承载能力可以从原来的5人/次,提升到8人/次,大大加快了救援进度。
“太好了!有了这个转换器,第一批穿维人员明天就能出发!”冯智昊激动地拍了拍设备外壳,转头对技术组的成员喊道,“快!把转换器和C区能量节点对接,我们现在就进行实地测试!”
“等等,对接前必须先确定优化方向。”陆田野突然开口,他的拐杖指着转换器的能量输出端口,“这个设备的核心是稳定,但穿维行动不仅需要稳定,还需要足够的信号强度。意识投影要穿透‘夹缝空间’,必须有强大的能量信号做支撑,我们得先明确,是优先保障稳定,还是优先提升强度。”
这句话瞬间让技术舱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冯智昊刚要开口,周舟已经抢先说道:“我觉得应该优先提升信号强度。‘夹缝空间’的紊乱磁场会削弱意识信号,上次模拟穿维时,信号强度不足导致苏玥的意识投影出现了3秒的延迟。如果在实战中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错过躲避暗蚀生物的最佳时机。”
“我反对!”陆田野的态度异常坚决,他从背包里掏出当年的事故报告,摊开在控制面板上,“1998年的事故报告里写得很清楚,信号强度超过安全阈值的120%,就会导致设备过热,引发能量泄漏。这个转换器的能量承载上限是1500万焦耳,一旦提升信号强度,很可能突破上限,到时候不仅设备会损坏,还会波及整个技术舱。”
“现在的设备材料和当年不一样了!”冯智昊反驳道,“我们用的是航天级别的耐高温合金,承载上限比当年提升了3倍,就算信号强度提升50%,也不会突破安全阈值!而且我已经做了量子校准,只要将信号频率锁定在110GHz,就能穿透紊乱磁场,同时避免能量泄漏。”
“材料升级不代表可以无视安全规则!”陆田野的声音有些激动,他指着转换器外壳上的一条细缝,“你看这里,虽然用了耐高温合金,但符阵纹路的接口还是薄弱环节。巫离的符阵对能量波动非常敏感,提升信号强度会加剧纹路的磨损,最多使用3次就会失效。我们总共只有三台转换器,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越来越激烈。周舟夹在中间,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她的团队擅长符阵技术,对设备硬件的了解不如陆田野;而冯智昊是量子校准专家,对信号强度的重要性有更直观的认识。全息屏上的星能潮汐倒计时还在不断减少,已经不到9小时,他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都停一下!”技术舱的门再次被推开,秦朝阳带着杜雪和陆苍穹走了进来。指挥中心的紧急通讯刚结束,苏玥在前线传来消息,望星堡有两名伤员的病情突然恶化,急需医疗组支援,穿维行动必须提前到星能潮汐峰值时进行,也就是明天凌晨2点17分,留给技术组的时间只有不到12小时。
秦朝阳走到全息屏前,目光扫过争论不休的两人,最后落在转换器的参数上。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头看向杜雪:“从医疗角度来说,信号强度和设备稳定哪个更重要?”
杜雪调出医疗组的模拟数据,屏幕上立即出现意识投影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曲线:“信号强度不足会导致‘意识延迟’,比如队员在苍澜界做出躲避动作,现实中却晚了0.5秒,很容易被暗蚀生物攻击;而设备不稳定会引发‘意识撕裂’,虽然概率只有3%,但一旦发生,队员的精神会受到永久性损伤。”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意识延迟’可以通过战术训练弥补,而‘意识撕裂’是不可逆的。”
秦朝阳点点头,又看向陆苍穹:“战术角度呢?”
“我父亲的手册里提到过‘夹缝空间’的特性。”陆苍穹调出《苍澜星轨战术手册》的电子版,翻到第89页,那里画着意识投影的传导路径图,“星能潮汐峰值时,‘夹缝空间’的紊乱磁场会减弱30%,这时候即使信号强度稍低,也能顺利穿透。但如果设备出现波动,意识投影很可能被磁场困住,成为暗蚀生物的‘目标’——暗蚀生物对意识能量非常敏感。”
听完两人的分析,秦朝阳的手指在全息屏上轻轻敲击,陷入了沉思。陆田野代表的是老一辈的经验,注重稳妥,不允许任何风险;冯智昊代表的是新生代的创新,追求效率,敢于突破常规。这两种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建议采用‘分阶段优化’方案。”秦朝阳终于开口,他抬手在全息屏上划出两条时间线,“第一阶段,也就是明天的穿维行动,以设备稳定为核心。陆前辈负责将转换器的能量波动系数控制在0.1Hz以下,同时加固符阵纹路的接口,确保设备能稳定运行至少5次;冯工负责将信号强度提升到安全阈值的100%,不需要追求极限,只要能满足基本的通讯需求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