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论疫(2 / 2)

一旁安静吃饭的宋家几个读书郎也听得入神。

如今有了宋慈姑及其儿女的加入,一家人每日便在堂屋分作三席,孩子一桌,大人一桌,姜氏仆从几人一桌,但都紧紧挨着,说说笑笑,倒也分外融洽热闹。

宋冬生作为兄长,一边时不时照料几个小的,为其添菜加汤,一边借着小妹姜氏之言想到这两日先生给几人留的课业,正是要以梧州疫病为例,做一篇《论时疫疏》的文章来,要求他们引经据典,提出应对之策。

此刻,他不由心有所感,认真开口道:“史书上有记载,前朝某地大疫,便有良吏将病者迁至空舍,派专人给药食,虽未能尽愈,然全活者甚众,可见此隔离之法自古有之,只是未能如小妹所想这般周全,将观察、防护、供给皆考虑在内。”

宋秋生与宋修远二人闻言,皆有所感的点点头,宋秋生道:“将潜在病患先行隔开,如同御敌于国门之外,可保境内安宁。”

连一旁最近几日也跟着几人去了学堂读书的董小福,也抬起清亮的眸子,小声说了句:“通风,净手,掩口鼻...记住了...”

一旁宋慈姑听着儿子小声的话语,目中光彩一闪而过,她默默看了一眼侄女宋小麦,又扫了一眼宋家几个子侄,忽就觉得,让儿子回村来,除了躲避疫祸外,说不定还能在其课业上,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

宋小麦看着几个孩子各抒己见,能将书本知识与时事结合起来思考,心中颇感欣慰。

她笑着对几人道:“二哥,你们课业若用此例,不妨再深入些。除了隔离,还可建议官府统一调度药材,安抚民心,防止奸商趁乱抬价,更要确保米粮供给,百姓衣食无忧,方能安心避疫。这些都是治未病,防乱局的关窍!”

几人闻言,纷纷目光一亮,瞬间打开了更广阔的思路,为难多日的文章,终于有了落笔思绪!

宋冬生连忙颔首:“小妹所言极是,我记下了!”

其余几个少年含笑对视一眼,纷纷笑着扭过头看向她:“我们也记下了!”

几人认真的小模样,活似在课堂上聆听夫子教诲一般。

姜氏在一旁看着这宋家兄妹几人,大的沉稳,小的聪慧,虽出身乡野,却个个言行有度,思维敏捷。

这般融洽向学,兄友弟恭的家风,比之许多高门大户的勾心斗角,不知强出多少。

她目光不由再次落在安静乖巧的宋修远身上,心中那份找到亲子的期盼与焦灼,似乎也在这温暖的氛围中得到了些许安抚。

“唉哟,这好好的一顿饭,倒叫你们几个吃成了村里学堂似的!”

一直含笑听着孩子们讨论的王氏,忍不住眉眼弯弯,用筷子点了点宋小麦,又点点几个孩子:“先生在上面讲,蒙童在

她笑道:“我看啊,下次咱家吃饭,干脆在桌上摆上笔墨纸砚得了!”

她这话一出,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连那最是讲规矩道理的高嬷嬷,不知是不是在这小小村户里待久了日子,也忍不住牵了牵嘴角,特别是看到那眉眼愁绪越发浅淡的夫人,心里那些顽固的规矩,也非全然不可化解。

宋慈姑笑着接道:“嫂子说的不错,我在镇里时,偶尔从那路过的书生嘴里听到“文人雅会”这词儿,咱虽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大约也就这般了。”

她微微一顿:“不过,人家是对着那叫做啥...啥曲儿啥水的吟诗作赋,咱家就是对着萝卜炖肉,议论时疫,虽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听,却实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