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死讯,终于还是和诸葛亮、王安二人的书信到了汉中,刘备闻讯,当场面色惨白,大哭一场,而后便说道。
“我与云长有桃园盟誓,如今江东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害死云长,我欲起兵与孙权决一死战。”
刘备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湖面,掀起滔天巨浪。
“大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我数万精锐已毕集汉中,子龙与孟起兵出西凉,三将军更已攻拔陈仓,兵锋直指关中!
此时若调转枪头,弃曹魏而伐东吴,三军将士将作何想?天下人将如何看?此前的所有谋划、所有牺牲,岂非尽付东流?!”
刘备闻言,顿时默然无语,但指节却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何尝不知道此番北伐,所费人力物力,可一想到关羽之死,心中实在愤懑。
若是关羽因为不敌,战死沙场,他还能接受,可千不该,万不该。
可恨孙权,居然背信弃义,这才是他不能接受的,若是不能为关羽报仇,他又如何面对当初的盟誓?
“大王!”
魏延见刘备犹豫,便立刻抱拳出列。
“末将追随主公,乃是为了复兴汉室,奉命在汉中经营数载,弹压豪强,清查户籍,整顿军备,便是为了此刻。如军师所言,北伐曹贼,国之大义;东征孙权,兄弟私谊;还望主公以大局为重,以国事为先,公义为先。待取长安之后,末将愿为先锋,先取柴桑,后破建康,取孙贼头颅,祭奠君侯。”
他重重吐出最后四字,目光灼灼,带着不甘和恳求。
事情当有轻重缓急,如今还当以攻掠雍凉,克复长安为重,待重返长安,天下岂不是能传檄而定?
“大王,昔年隆中对,便是要横跨荆益,两路出兵,克复中原,如今荆州有危,那两路出兵的战略又如何能够实现?
大王与君侯恩若兄弟,如今君侯枉死,大王为君侯复仇,东征孙权,名正言顺。”
杨仪却出列劝道,此番他也在北伐之列,负责粮草筹措调度,他本就是荆州人,又在汉中两年,对汉中颇为熟悉,故而刘备和诸葛亮便议定,由他负责汉中后勤调度。
他本就是荆州襄阳人,离傅群而投关羽,又因缘际会,得到了刘备的看重。
他提出东征,除了因为要夺回荆州之外,更是有迎合刘备之意,还能以此打击魏延。
魏延,不过是刘备一家奴尔,自己即便再是落魄,那也是士族。
刘备听杨仪这般说,思绪蔓延,一想到和关羽这么多年的情谊,又想到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心中一时难以决断。
“杨威公,你是何居心?居然出此胡乱昏聩之语!”
魏延见状,立刻朝着杨仪喝道。
“我是何居心?我自然是为了大王大业着想,为了光复汉室着想,如今失了荆州,如何能够两路出兵?何况大王和君侯情同手足,江东背信弃义,陷害君侯,如今大义在我,大军东出,必将势如破竹,区区孙权,又如何能够抵挡?
到时候,划江而治,取荆益、江淮之富庶,倾全国之兵北伐,岂不是比现在胜算要多?”
听闻杨仪这般说,其余几个荆州出身的将领和官员,也都纷纷出列,请求刘备东征。
魏延闻言,只是大急,居然当着刘备的面,就直接拔剑,朝着杨仪冲过去。
“害国家者,杨威公也,今日我便杀了你,为主公除一大害!”
“文长!”
“文长不可!”
刘备和庞统二人见状,同时大喝,围在魏延身边的其余荆州将领,也纷纷拔出刀剑,和魏延对峙。
“魏延,我知道,你想杀我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