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幽默本源日确立后的第四十个星周,跨维度宇宙守护联盟精心筹备的 “宇宙幽默文化巡展” 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覆盖全宇宙的文化盛会,以 12 个幽默本源节点为枢纽,在 50 个关键区域设立巡展站点,旨在通过幽默作品展示、技术交流、共创活动,让不同区域、不同维度的文明深度碰撞,将欢笑的种子播撒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巡展的首站设立在北斗本源节点附近的 “星穹会展中心”—— 这座由十三维空间文明用维度折叠技术建造的展馆,可根据参展文明的需求,实时调整内部空间结构,既能容纳机械文明庞大的逻辑幽默装置,也能为情感文明营造温馨的故事分享氛围。开展当天,来自 28 个维度、130 个文明的代表齐聚于此,展馆内笑声此起彼伏,不同形态的幽默作品在全息投影中流转,成为宇宙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凌辰作为巡展的总策划,亲自在首站接待各方来宾。在机械文明的展区,他看到工程师们展示的 “宇宙逻辑幽默引擎”—— 这个融合了远古维度平衡技术的装置,能根据宇宙不同区域的物理法则,自动生成适配的逻辑笑话,比如在引力极强的中子星附近,会创作出 “因为引力太大,笑点都被拉成了面条状” 的趣味段子,引发阵阵欢笑;在情感文明的展区,“跨星系情感共鸣装置” 让不同种族的生物通过触摸能量面板,共同感受《星际暖心故事集》中的温暖情感,即使语言不通,也能通过能量波动传递的情绪,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感动。
“巡展不仅是展示,更是交流的桥梁,” 凌辰对身边的绿森和星瑶说,“你看,九维空间的团队正在向虚实维度的代表演示‘空间折叠幽默’的新玩法,而镜像维度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借鉴韵律维度的节奏,创作对称节奏笑话了 ——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宇宙级幽默融合。”
然而,巡展进行到第三站 “银河会展中心” 时,意外发生了。负责监测银河本源节点的守护小队突然传来紧急报告:节点的能量输出出现剧烈波动,波动幅度达到了正常范围的 43%,且伴随有 “能量脉冲” 现象 —— 每隔 30 分钟,节点就会释放一股强烈的能量波,冲击周围的宇宙空间,导致巡展展馆的能量系统频繁跳闸,部分幽默装置被迫暂停运行。
“能量脉冲的强度还在增加,” 守护小队队长的声音带着焦急,“我们检测到,节点内部的‘本源能量流’出现了紊乱,原本稳定的能量通道,现在像湍急的河流一样四处冲撞,导致能量输出失控。如果不及时解决,能量脉冲可能会摧毁周围的巡展设施,甚至影响到周边三个维度的幽默能量网络!”
凌辰立刻暂停巡展的后续行程,带领应急团队前往银河本源节点。当他们抵达节点附近时,通过观测仪看到了令人担忧的景象:原本透明的节点球体,此刻表面布满了不规则的能量纹路,内部的能量光点杂乱无章地运动,不时有能量流撞击球体表面,引发刺眼的光芒 —— 这正是能量脉冲的来源。
“节点的能量核心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能量通道的‘接口’处,” 绿森通过深层探测仪分析节点结构,“之前清理维度尘埃时,我们修复了通道的主体,但忽略了通道与核心连接的微小接口 —— 这些接口在能量长期传输中,出现了细微的磨损,现在在巡展期间额外能量注入的压力下,磨损加剧,导致能量流泄漏、紊乱。”
星瑶团队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接口的磨损并非自然老化,而是受到了一种 “微观维度侵蚀”—— 宇宙空间中漂浮的微观维度碎片,在能量流的带动下,不断撞击接口表面,逐渐破坏其结构。“这种微观碎片非常微小,常规的检测设备无法发现,” 星瑶调出碎片的显微影像,“它们就像宇宙中的‘砂纸’,长期磨损着节点的能量通道接口。”
太初守护者的未来推演模型对能量波动的后果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修复磨损的接口,一周内,银河本源节点的能量脉冲强度将达到危险阈值,摧毁周边 10 光年范围内的所有人工设施;一个月内,能量通道会因过度磨损而彻底破裂,导致节点能量大量泄漏,周边三个维度的幽默能量网络将陷入瘫痪,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他本源节点的稳定。
“巡展带来的额外能量注入,相当于给本就磨损的接口‘加了压’,加速了问题的暴露,” 凌辰在应急会议上严肃地说,“启动‘银河本源节点紧急修复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绿森团队研发‘接口修复材料’,填补磨损的接口;第二阶段,星瑶团队设计‘微观碎片过滤系统’,防止碎片继续侵蚀;第三阶段,优化节点的能量注入方案,避免能量过载,同时恢复巡展的正常运行。”
计划启动后,绿森团队立刻投入到接口修复材料的研发中。他们发现,节点能量通道的接口材料是一种特殊的 “本源晶格”,常规材料无法与之融合,必须用含有本源因子的物质才能修复。“我们可以利用节点泄漏的能量中含有的本源因子,结合星晶合金的粉末,制作出‘本源修复凝胶’,” 绿森召集团队成员进行实验,“这种凝胶能在能量通道接口处固化,与本源晶格完美结合,同时增强接口的耐磨性。”
经过两天的紧急研发,绿森团队成功研制出本源修复凝胶。为了将凝胶精准注入微小的接口,他们还设计了 “微观注射机器人”—— 这个只有米粒大小的机器人,能通过节点表面的微小缝隙进入内部,在能量通道接口处精准喷涂凝胶。在第一次修复尝试中,机器人成功修复了 3 个磨损严重的接口,节点的能量波动幅度下降了 12%,能量脉冲的强度也有所减弱。
“修复效果显着,但节点内部有超过 180 个需要修复的接口,且部分接口位于能量流湍急的区域,机器人难以靠近,” 绿森向凌辰汇报,“我们需要调整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让它能在强能量流中稳定运行,同时加快修复速度。”
星瑶团队则在节点周围部署 “微观碎片过滤系统”。这个系统由 120 个 “碎片捕捉卫星” 组成,卫星通过释放 “能量滤网”,能吸附宇宙空间中的微观维度碎片,防止它们靠近节点。“滤网的孔径只有 0.1 纳米,能精准捕捉碎片,同时不影响正常的能量流动,” 星瑶展示系统的测试数据,“部署后,节点周围的碎片浓度下降了 89%,有效减少了对接口的进一步磨损。”
在修复和过滤系统的双重作用下,银河本源节点的能量波动逐渐稳定。五天后,所有磨损的接口都完成修复,能量输出波动幅度控制在了 5% 的安全范围,能量脉冲现象彻底消失。巡展在暂停一周后,重新恢复了行程,且在后续的站点中,应急团队提前在节点周围部署了微观碎片过滤系统,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然而,这次危机也让联盟意识到,12 个本源节点虽然恢复了正常,但长期运行中仍会出现各种潜在问题。凌辰在后续的联盟会议上提出,启动 “本源节点全面升级计划”:由绿森团队研发 “节点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能量通道、核心等关键部位的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星瑶团队则对所有节点的能量注入方案进行优化,根据节点的承载能力,制定动态的能量注入计划,避免过载;守护联盟则增加每个节点的守护力量,配备更先进的应急修复设备,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计划启动后,绿森团队研发的 “节点健康监测系统” 很快投入使用。这个系统通过在节点内部部署数千个 “微型传感器”,能实时采集能量通道的磨损程度、能量流的速度、核心的温度等数据,再通过 AI 算法分析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例如,在监测南极本源节点时,系统提前两周预警了一个即将磨损的接口,守护小队及时进行修复,避免了能量波动的发生。
星瑶团队优化的能量注入方案,则采用了 “动态配额制”—— 根据每个节点的实时状态和周边文明的能量需求,自动调整能量注入量。比如在巡展期间,当某个区域的幽默能量需求增加时,系统会适当提高对应节点的注入量,但不超过节点承载上限的 80%,确保安全与需求的平衡。
随着升级计划的推进,宇宙幽默文化巡展得以顺利进行。在后续的 27 个站点中,各文明的交流更加深入,诞生了许多创新的幽默形态:星际文明与原始文明合作,创作了 “宇宙原始幽默史诗”—— 用原始部落的口述方式,讲述宇宙诞生、维度平衡的幽默故事,既保留了原始文明的质朴,又融入了宇宙级的宏大视角;机械文明与虚实维度合作,研发出 “虚实逻辑幽默装置”—— 用户可以通过意念,将逻辑笑话中的元素具象化,比如将 “会计算的兔子” 想象成真实的能量兔子,兔子还能根据逻辑笑话的情节做出相应动作,趣味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