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
应天府,大明帝国的煌煌心脏,此刻正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带着历史重量与未来期许的忙碌浪潮所席卷。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冬日的凛冽,更充斥着纸张摩擦的窸窣、急促的脚步、算珠碰撞的脆响以及远方驿马奔入城门时铜铃的叮当——这是洪武年的最后一个月。
当一个月后子时的钟声敲响,烙印着太祖朱元璋开天辟地伟业的“洪武”二字,便将正式成为史册上辉煌而永恒的篇章,永远铭刻于帝国的记忆深处。
一个崭新的纪元——“亢极”,属于新帝朱标的年号,将如旭日般冉冉升起,承载着帝国上下对更加恢弘盛世的无限憧憬。
在这历史转折的节点上,整个应天府仿佛一座精密而庞大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超负荷运转。从巍峨宫阙到六部衙署,从繁忙街市到各司其职的工坊,无人能置身事外。
帝国中枢,六部衙门灯火彻夜不熄。
兵部。
犹如前线战鼓的延伸,值房内人声鼎沸,地图铺满案几。
行营司的官吏们嗓子嘶哑,仍在核对发往西域冠军营的最后一批粮秣、甲胄补充清单,计算着万里之外大虎二虎可能需要的每一份支持,确保帝国最锋利的刀刃永不卷刃。
职方司则紧盯着更广阔疆域上任何可能的波澜,信报如雪片般飞来。
户部。
则如同帝国的血脉泵站,算盘珠响彻云霄。度支司正进行着洪武朝最后的岁入岁出决算,堆积如山的鱼鳞册与黄册等待着最终的朱批;
仓场司则忙于调度各府库物资,为新帝登基后的元日恩赏、春耕赈济、以及庞大的官僚体系运转预备着“亢极”年的第一份底气。
民生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户部吏员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