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611章 时砂暴中的国际合作探讨

第611章 时砂暴中的国际合作探讨(2 / 2)

江浅抬头看向会议桌对面的美国代表,那位前宇航员正用钢笔敲击着桌面,笔帽上的 NASA 标志闪闪发亮。“我们可以先加固航天中心,但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也需要同样的防护方案。” 她调出两座发射场的结构图,投影在墙上的图像被沙粒干扰得微微颤抖,“还有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时砂导致的河床抬升已经威胁到坝体安全,那里需要中国的泥沙专家。”

苏联代表突然拍案而起,桌上的茶杯在震动中溅出褐色的茶水。“你们中国人总是和稀泥!” 他的俄语带着浓重的乌克兰口音,“上个月你们帮印度修复泰姬陵时,就应该优先考虑我们的克里姆林宫尖顶!”

“泰姬陵的大理石正在风化,每小时损失的雕花相当于三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江浅调出实时监测数据,屏幕上的泰姬陵三维模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而克里姆林宫的镀金穹顶,我们已经用 1938 年研发的冷杉树脂加固方案处理过了,现在状况稳定。”

会议厅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作响。江浅看着各国代表脸上复杂的表情,突然想起 1938 年在重庆防空洞的那个夜晚,崔可夫将军曾对她说:“国际合作就像拼积木,总要有人先让出自己手里的那块。”

“我提议成立跨国应急小组。” 她站起身,将一份章程推到会议桌中央,“总部设在日内瓦,下设三个分部:亚洲负责文物保护,美洲专注科技研发,欧洲协调资源调配。每个分部的负责人由各国代表轮流担任,决策采用一票否决制。”

法国代表突然笑了,转动着无名指上的蓝宝石戒指:“江女士,您这方案听起来像联合国的雏形。”

“比联合国更高效。” 江浅指着屏幕上正在被沙粒吞噬的威尼斯水城,“那里的水位监测系统需要日本的传感器技术,而加固堤坝的材料必须用荷兰的高分子聚合物,我们没有时间在程序上浪费。”

当各国代表在章程上签字时,江浅的目光落在窗外。日内瓦湖的水波在时砂的映照下泛着紫色的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已经变成了青铜色的剪影。她突然想起老周临终前的话:“文物会老,但保护它们的智慧永远年轻。”

三个月后,跨国应急小组的首项成果在埃及亮相。中国工程师用盾构机在阿斯旺大坝底部开凿了导流隧道,荷兰专家设计的防渗膜阻止了沙粒渗入坝体,而苏联提供的混凝土速凝剂,则让修复工程提前了整整一个月。站在大坝上,江浅看着尼罗河水重新清澈起来,突然收到小陈发来的消息:1938 年的南京实验室成功复原了被沙粒损毁的《永乐大典》残页,用的正是中、英、苏三国专家共同研发的纸张修复技术。

“江主任,下一步我们要去修复墨西哥的玛雅金字塔。” 小陈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带着兴奋,“墨西哥代表说,他们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能抵御时砂侵蚀的玛雅灰浆配方,想和我们的文物修复师一起研究。”

江浅望着远处夕阳下的金字塔轮廓,那些古老的石墙上,时砂留下的痕迹正在慢慢消退。她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国际合作才刚刚开始,但只要人类还懂得分享智慧,就没有什么灾难能磨灭文明的印记。

夜幕降临时,江浅站在金字塔顶,看着应急小组的直升机在夜空中组成编队。机身上的各国国旗在探照灯下格外醒目,像一串流动的彩虹。她突然想起 1938 年那个防空洞里的夜晚,霍尔多?汉森曾问她:“战争和沙暴,哪个更可怕?”

现在她有了答案:都不可怕,只要我们还记得如何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