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谁在定义好结局(2 / 2)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模型一旦与城市的监控网络结合,会变成怎样一个可怕的怪物。

它会像一个幽灵,漂浮在城市的上空,用冰冷的数据算法,审视着每一个人的情绪、言论和行为模式,然后给他们贴上“高风险”或“安全”的标签。

他没有当场发作,更没有写一份慷慨激昂的拒绝信。

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整整七十二小时。

他调动了中心最强大的服务器资源,将“认知波动模型”加载了进去,然后,导入了数千万份脱敏的城市居民行为数据,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模拟推演。

三天后,一份名为《关于“认知波动模型”应用于城市预警系统后的社会风险模拟评估报告》被送到了上级领导的案头。

报告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只有冷冰冰的数据和图表。

其中一页的结论触目惊心:若该系统上线,根据模型推演,未来三年内,预计将有百分之四十七的LGBTQ+青少年,因为其在社交网络上的“情绪表达强度”和“社群聚合性”,而被标记为“潜在高风险人格”;百分之三十二的家庭暴力幸存者,因为其应激反应导致的“行为模式突变”,而被列为“需重点监控对象”。

报告的结尾,顾承宇只附上了一句冷静到残酷的话:“当预警变成预判,当干预变成审判,我们不是在维护城市安全,我们是在制造一座新的、看不见的、以整个城市为范围的数字实验场。”

这份报告立刻被列为内部绝密,原定的系统对接计划也被无限期搁置。

但顾承宇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在将报告加密发出的同一时间,他将一个完整的副本,存入了一个名为“沉默档案馆”的加密网络节点。

那是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建立的数字火种库,为了在最坏的时代,为真相保留一份证据。

与此同时,律师林景深的战斗,则在法庭上打响。

经过数周的秘密调查,他终于挖出了在三个试点城市推广“人格承诺书”的幕后黑手——一家名为“心程科技”的公司。

而这家公司的CEO,曾是“清源智库”的一名外围研究员。

线索在这里,又一次指向了那个庞大的阴影。

起诉“心程科技”或者背后的政府机构,流程漫长且胜算渺茫。

林景深选择了一个最巧妙的切入点。

他联合了三位曾经被迫签署过“承诺书”的社区居民,向法院提起了“确认之诉”,诉求只有一个:确认他们签署的“人格承诺书”无效。

庭审当天,“心程科技”的律师团气势汹汹,反复强调承诺书是居民在“社区工作者和心理专家见证下”自愿签署的,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林景深没有与他们辩论,只是在最后陈述阶段,向法官提交了一份音频证据。

“法官大人,这是我的当事人在签署承诺书时,用手机录下的一段对话。”

法庭里,一段嘈杂但清晰的录音响起。

一个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声音说:“王阿姨,您就签了吧,这也是为了您好,为了大家好。您看,大家都在等您一个人。您要是不签,按照规定,今天就不能回家了。您也不想在外面过夜吧?”

录音播放完毕,整个法庭鸦雀无声。

“他们说,不签,就不让回家。”林景深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清晰而有力。

法官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敲下法槌,声音响彻法庭:“本庭当庭裁定,该‘人格承诺书’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显失公平,自始无效!并责令相关机构,就此事向当事人公开道歉!”

而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叶小棠也迎来了她的战役。

由她发起的“家门后的暴力”全球联署,成功推动了部分国家立法,设立“家庭心理安全观察员”这一全新岗位。

然而,当她看到新鲜出炉的观察员选拔标准时,心却沉了下去。

标准中,赫然写着“要求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家庭关系和谐”。

这是何其荒谬而又恶毒的门槛。

它将那些最能感同身受的幸存者,那些真正懂得黑暗是什么模样的人,全都拒之门外。

它要找的不是战士,而是粉饰太平的“吉祥物”。

叶小棠立刻联系了陆子轩生前留下的那个技术团队。

几天后,一份名为《“家庭心理安全观察员”心理评估问卷逆向分析报告》的匿名文件,被同时发送到了全球上百家主流媒体和人权组织的邮箱。

报告用无可辩驳的数据模型,揭露了那份看似科学的评估问卷,其内核并非在测试共情能力或专业知识,而是在筛选“顺从性”——其中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问题,旨在淘汰那些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和反抗意识的个体。

结论一针见血:这是一场“顺从性测试”。

舆论瞬间哗然。

多国政府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暂停选拔,重新修订规则。

新的草案中,一条原则被放在了首位:“幸存者背景,优先考虑。”

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像是一块块被点亮的拼图。

然而,当这些拼图汇集到苏明玥面前时,却构成了一幅更加巨大而危险的图景。

她的办公室墙上,新增了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A3纸,那是“织光”全球数据节点的最新热力图。

就在过去的两周里,南半球的数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来源不明的、异常庞大的数据聚合。

数据的流动模式显示,一种她们从未见过的新型心理评估工具,正在那里进行着大规模的、静悄悄的部署。

那红色,像一片正在蔓延的菌毯,诡异而危险。

她正想让团队深入追查,手机屏幕亮起,是苏明心发来的消息。

“姐,有个叫‘全球幸福力发展论坛’的组织,通过出版社联系我,想邀请我去做主旨演讲。论坛的主题是,‘如何学会原谅施害者’。”

苏明玥的瞳孔猛地一缩。

原谅?

她拿起手机,指尖飞快地敲下一行字,点了发送:“告诉他们,我们不卖原谅。”

放下手机前,她的目光再次投向墙上那片刺眼的红色。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斗争,在这一刻仿佛都串联了起来。

从定义“治愈”,到定义“逆袭”,再到定义“风险”,定义“资格”,现在,他们终于图穷匕见,开始试图定义“结局”。

一个以“原谅”为名的,完美的闭环。

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带着一丝冰冷的笑意和决绝的战意。

“谁在定义好结局?这一次,轮到我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