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为什么呀?”
周易说出了原因:
“商朝灭亡后,为了安置商朝的遗民,便在商丘一带划分给他们,因而有了宋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宋国是前朝遗老,怎么打都不过分。”
宋国灭亡之前,周边的鲁国、郑国、楚国、吴国、齐国全都打过宋国,还不止一次,堪称春秋第一受气包。
不过宋国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一直保留着商朝的一些陋习,比如著名的桑林之舞,据说是把人活活剔成骨架子,但史料上语焉不详,只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中找到端倪。
春秋中期,晋国中兴之主晋悼公因为帮宋国打退了郑国,曾前往宋国串门,宋国贵族为了表示尊重,提出给他表演桑林之舞。
晋悼公以为是普通的歌舞,欣然同意,结果看到一半就吓得躲进了房间不出来,然后生了一场大病,没多久便过世了。
能把当世第一国君吓成这样,可见桑林之舞有多野蛮了。
像殷墟那种大锅煮小朋友的场景,在商朝十分常见……周朝的晋悼公能适应才怪呢。
李清照问道:
“为何不把宋灭了,还留着他们的遗民?”
武媚娘说道:
“留着就是让周人看看,商人有多野蛮和愚昧,各个朝代好像都会这么做,留一支前朝遗老做牌坊,彰显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饭后,李清照拿着勾陈大帝的树叶回到汴梁城的磨坊内,来磨面的人更多了,排队排到了半条街外。
李清照看了看磨面的记录,对账房吩咐道:
“磨过面的人家,十天内不准再来,尽可能让城内的百姓都见识一下电磨的效率和工作方式。”
开磨坊主要是为了方便百姓,可不是给一些粮商当加工厂的,得加以限制,否则各大粮商都会日夜不停排队磨面。
账房记下来,指着身后一个柜子说道:
“从昨日到现在,已经收了不少钱,该当如何?”
李清照早有安排:
“攒够一百贯时,我会想办法花出去的,你们的工钱该发就发,不要拖欠,谁家要是急用钱,记得跟我说,我来处置。”
这些伙计账房都是对着令牌发过誓的,可以充分信任。
安排完这些,李照照同学用对讲机联系上蔡京,让他准备一些粮草支援孔夫子,接着又联系上李迒,嘱咐他好好学习,便离开哲宗世界,返回了混元宫。
刚到这边,她拿出手机,看到自己在网上买的东西到货了,便开着电三轮,载着赵嫣赵蕊姐妹俩下山取快递,顺便再采购一些物资。
周易联系上裁缝他外甥,约定明天去郑州给他处理家宅不宁的问题……这两天突击花了一些钱,得赶紧回回血。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自打财神殿的屋顶修好,每次花完钱,就有新的业务上门,形成了钱越花越多的局面。
武媚娘开始安排明天去省城的人选:
“若是公孙妹妹早饭之前过来,就让她和西施妹妹陪您去;若是她早饭时不来,就让西施和照儿陪您去,如何?”
周易抓着她的手问道:
“你不想去见识见识大玉米和二七纪念塔吗?”
武媚娘指了指工地那边说道:
“家里还有事,若是离开,妾身会心神不宁的。”
有了管家婆,真是不一样啊。
周易说道:
“等你户口到手后,咱就出国转一圈,陪你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
武媚娘亲了周易一口:
“妾身也陪您一起在异族的地界赚取功德,扫平祸害。”
两人聊天时,大唐贞观世界,辽河东岸,两万多大军一起下手,总算将大坑填平一半,剩下的土方,李靖打算让囚徒营慢慢回填。
大军回营休整一番,就得进行第二阶段的战斗了。
趁着高句丽没了生力军,赶紧将辽河以东的城池占领下来,并将城内的居民押到辽西等地当奴仆。
接下来,长安方面会逐渐将一些囚徒、流民以及世家释放出来的隐藏人口迁徙到辽东,通过种植土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逐渐扎根下来,以农耕的方式开垦辽河平原的土地。
中军大帐中,李绩向李靖请教道:
“辽东远离中原,政令数月而不达,久而久之,必胡化也,李卫公可有良策?”
李靖指了指武媚娘让人捎来的书说道:
“此书提到一个名为收音机的物件儿,能接收电波信号,若各县安排一台收音机,每日收听长安方面的政令,必不会为路途之遥所困扰。”
同一时间,黄海海面上,大唐水军的战舰逐渐出现在了半岛西岸地区,傍晚,他们突然升起帆,沿着浿(péi大同江古称)水江入海口,悄然驶入浿水江中,逆着水流向东走,打算通过水路悄悄接近高句丽都城平壤,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平壤城。
李卫公率领步兵和骑兵表演完毕,接下来该大唐水军大放异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