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狐仙(7)(2 / 2)

这个系统,还不升级回来,搞得她心毛毛的。

只道:“好。”

秦笙笙只在东丰城呆了一天,第二天便坐车回去。

来东丰城时,沿路没有停顿,回去的时候,在每一座山神殿都有停留。

秦笙笙每每现身,皆有信徒跪拜,所过之处,信徒争先相送。

说句杀头的话,就连皇帝也没有秦笙笙这般得民心。

马车摇摇晃晃在路上走了两个月,才回到村子里。

五年时间,原本贫瘠落后的村落,如今也已大变样,石砖铺地,家家都新建了房。

小小的一个村子因为成了信徒的朝圣地,隐隐有向城镇蜕变的趋势,各种酒肆茶馆也随之兴起。

秦笙笙掀开车帘,刻有玄镜村的石头耸立在村头。

而早早得知的百姓都喜气洋洋的站在道路两侧。

“仙子回来了!”

“秦仙子回来了?”

“对啊,你看这就是仙子坐的马车!”

道路两侧传来私语声。

秦笙笙揉着只的脑袋,并没有现身的意思。

只抬起可爱的脸,“笙笙,你开心吗?”

从修建第一座山神庙开始,只所做的都是想让她开心。

但她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开心。

她要怎样才开心?

“当然开心呀,”秦笙笙抓住只的两条腿将只抱到眼前,“我们一起救了很多百姓,我们让自己,让其他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你的名字,我的名字,会被所有人知道,我们甚至会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只静静的看着她,“笙笙,你想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吗?”

秦笙笙意识到只是认真在听她的话,仿佛她要是说了想,只就会实现她这个愿望。

“当然想啊。”秦笙笙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准确来说,她最开始的欲望只是吃饱饭而已,但只将她的欲望一点点放大了。

吃饱饭,就会想穿好,穿好了,就会想过得好,过得好了,就会想名,想利。

“阿镜,你是神明,你会一直活着的,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会死。”她将只抱进怀里,一下一下摸着只,像是在诱导,说得冠冕堂皇。

“我想让我们的名字挨在一起载入史册,流芳百世,这样,百年后,你听见我名字,看见我名字的时候,就能想起我了。”

只声音低沉,像是做出了某种承诺,“笙笙,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秦笙笙指尖轻轻捏了捏只软乎乎的耳朵,“阿镜跟我一起实现这个愿望吧。”

刚出世的小狐狸,还没见过人心的神明,刚入世就碰见了秦笙笙这么个坏女人。

她现在想的是流芳百世,是因为她还年轻,等她靠着只名利都有了,到了三十岁,她又想青春永驻,等她到了六十,她又想返老还童。

人心的贪欲是无止境的。

可惜只现在还不懂。

马车驶入一处有侍卫把手的拱门里,欢送的百姓在此处停下。

进入拱门后,又行驶了片刻,才抵达秦府。

周氏牵着秦雅雅早早的等在大门口,见秦笙笙下马车,欢喜的迎上去,“笙笙回来了!路上累了吧?走,先回去,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点心。”

秦笙笙对周氏笑了笑,顺手牵住一旁长到腰间的秦雅雅,“娘,我回来了,一路顺利,也没有很累。”

她低下头,看着自家妹妹圆溜溜的眼睛,“雅雅,有没有想我呀?”

“想姐姐!”秦雅雅嗓音清脆。

秦府并不大,也就是个普通的二进宅子,之所以要在外面再修一道拱门,完全是因为某部分信徒实在是太狂热了。

秦笙笙跟家人聚完,回到卧房休息了一阵,到了晚膳时,她将下人屏退,才到:“娘,你明天去找村长。”

周氏认真听着,秦笙笙继续,“我这次出门,看见路上多了很多流民,差人去问了,都是从南边来的。”

“只有预感,朝廷气数快尽,天下将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从秦笙笙幼时压榨他们的无良田主就可以看出来,到底有多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压迫到极致,就会有反抗。

也就是在只管辖之内的地方没有灾祸,没有土匪,当官的还必须干实事。

其他地方,哪处不是匪患猖獗?哪处不是天灾人祸,群情激愤?

现在百姓们还在忍,不过是跪皇帝跪太久,轻易想不到造反,但真到了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的那一步,管你是官还是皇帝,都得死。

“让村长联络山神殿的所有人,接下来扩招会武的侍卫,提前防备,广招信徒进行耕种,所有的账簿改为一月一结算,把账上的银钱算清楚,开始逐步囤粮,确保到时候真有流民涌进来,能有粮食赈灾。”

“再通知地方官员,让他们做好准备,到时候流民涌入,我们可以出粮食,但流民要如何安置,如何处理,让他们出好章程。”

当灾祸发生时,大部分为官者,都不会放流民进城,也不会轻易开粮赈灾。

开了粮,流民就会越来越多,流民越多,不稳定因素就越多,一旦冲突爆发,轻者死伤无数,重则被屠城。

但秦笙笙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流民一来,山神殿负责洗脑赈灾,官员负责安置,可以很快将流民安抚下来。

流民吃饱饭后,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将人口往内慢慢迁移,开垦荒地,建造房屋,只要不一下子暴乱,人总有去处。

而且最让统治阶级恐惧的暴乱问题,在秦笙笙这里也不用担心。

有只在,任何人都翻不起浪来。

虽然如今的生活幸福美满,但周氏从未忘记从前痛苦无力的生活。

没念过书之前,她可能对秦笙笙的话一知半解,但念过书后,周氏能瞬间明白秦笙笙的意思,并且举一反三。

“好,事关重大,我明天就去找村长,”她道,“笙笙,那后面会不会有人来打我们?”

外面大乱,但她们这里却像与世隔绝的桃园地,保不住会有人盯上她们。

秦笙笙道:“做好准备即可,不需要太担心,有只在呢。”

有脑子的不会来,就算来也是来请她出山,没脑子的……就算只不出手,那些当官的稍微挑拨离间两句,也就岔掉了。

甚至打都不用打!这个时代百姓造反,无非就是活不下去了。

她们这里可以活啊,流民来都有饭吃有地种,努努力还可以给自己盖间房。

不来这边安居乐业,一群杂鱼兵还真脑子栓裤腰带上给别人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