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岑月婉的母亲郑雯会到达宁州城,见到女儿的第一面,郑雯会便忍不住哭了,她接到女儿成为太子妃的消息就想到了其间缘由,小女儿平日里没大女儿活泼,却是心里最有成算的一个,终究是她对不起小女儿。
“月婉,你不用……不用的。”
郑雯会没明说,岑月婉却知晓母亲的意思,“娘,我是愿意的,前日里我进宫见了皇贵妃娘娘,娘娘比我想象的温柔许多,出宫还送了我许多东西,娘,一切比我想的好多了。”
她从母亲和父亲的事就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婆婆很重要,如果祖母是个磋磨儿媳的,她不会十多岁才有弟弟,娘亲这些年也不会过得如此轻松。
虽然后面祖母还是给了父亲母亲压力,但推己由人,十余年没有儿子,放在谁家长辈身上都做不到毫不在意。
郑雯会擦干泪,抱住女儿,“事成定局,月婉觉得好就好,当娘的总是这样,希望女儿嫁得好,又怕女儿受委屈,既要又要,是当娘的贪心了。”
“我们月婉是有福气的,以后一定会幸福一生。”
岑月婉抱住郑雯会的胳膊,“肯定啊,女儿爹娘的疼爱,女儿会幸福一生的。”
陌生的男人,高高在上的身份,她心中亦是不安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她听过太子的事迹,她相信一个圣德承基、四海属望的太子,能值得依靠。
“月婉,你聪慧,娘知道,但男女之事光靠聪慧不管用,要靠你用心去慢慢摸索。你要记住,太子是君,既是天下人的君,也是你的夫君,中间如何平衡,要靠你自己去拿捏。”
“月婉,太子殿下有她的骄傲,夫妻之间,没规定谁要让着谁,先低头的一方也不意味着是输,面子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内里的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孰轻孰重,你心里要有个数。”
郑雯会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给女儿传授她这些年的心得。
岑月婉静静听着,等她说完了,才答道:“娘放心,女儿知道。”
……
郑雯会回宁州城主要是为了二女儿当选太子妃的事,其次是为了大女儿的婚事。
她来之前便和丈夫商量好了,二女儿的婚事定下,姐姐在妹妹后面出嫁始终不好,但一年不办两次婚事,既然大女儿有意中人,今年还有五个月,合适就在今年把大女儿的婚事办了。
郑雯会做事不喜拖拉,有了主意,立刻找到嫂子一同商议。
两家对尽快办婚事都没意见,又问了岑月兰和岳浦,岑月兰害羞的点头,反而岳浦不答应了,一问原因,居然是怕自己的身份耽误了现在的岑月兰,后来还是岑月兰与其单独谈了很久,岳浦才点头。
俩人都愿意,两家以最快的速度交换了庚帖,定下了婚期,婚期就定在十一月初十,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也不算太急。
解决了大女儿的婚事,郑雯会暂时松了口气。
半月之后,一车车的大箱子拉入郑府,是郑雯会给两个女儿准备的嫁妆以及族中人的添妆。
最开始是准备一个女儿一半的,现在看来不行了,月兰和月婉的夫家不同,月婉的嫁妆必须要对得起身份,只能月兰当姐姐的少了。
岑月兰在知道后,觉得本该如此。
两个女儿关系好,秋雯会很是欣慰,如今她最遗憾的便是丈夫无法亲眼看着女儿出嫁。
这也没办法,刺史无召不可离开州府是规定。
但秋雯会的遗憾没持续多久,八月底,一道圣旨,岑仲行由禹州刺史调回宁州城,任宁州刺史,并赐下刺史府,而且要求即刻上任。
这下,郑雯会的遗憾没了,岑月婉和岑月兰知晓父亲会调回来,一家人又能在一处了,高兴的同时更是感谢皇上考虑周到。
她们不知道的是,这道圣旨是小满下的,太子妃定下后,肖政就把玉玺扔给了小满,调任一个大臣,肖政根本不会过问。
小满派人调查过岑家,得知岑仲行是个好官,岑家家庭和睦,岑仲行虽有妾室庶子,但对两个嫡女是真心疼爱,从选女婿就能看出,没想过用女儿为自己谋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