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有些飘忽,似乎陷入了久远的回忆。
“他……真的要出关了?”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含的颤抖。
胡红缨低头道:
“消息确凿。于昨日凌晨破关而出,第一站,便是江城。”
“江城……”
于娇龙轻声重复着这个地名,唇边泛起一抹复杂难言的笑意。
似是怀念,似是怅惘。
“算起来,已经十九年了。当年他为求剑道突破,自封于青城后山。我为掌龙门大权,远走海外……一别,竟是近二十载。”
她端起茶杯,指尖微微泛白。
“当年他说,不成剑仙,绝不出山。如今他既然下山,想必是……成功了。”
胡红缨能感受到门主情绪的波动,她小心翼翼地问:
“那,门主您是准备……去江城见他?”
“见,为何不见?”
于娇龙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眼中恢复了平日的锐利与果决。
“我倒要看看,十九年不见,他那张脸,是不是还跟从前一样讨人嫌。”
话虽如此,但胡红缨却在她眼中,看到了一闪而过的温柔。
胡红缨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另一个人。
“门主,说起江城,我倒是想起一件事。”
她斟酌着词句。
“之前在江城遇到的那个叫陈寻的年轻人,您看,我们这次去江城,要不要顺便……”
“陈寻?”
于娇龙的思绪被拉了回来。
她想起来了,就是这个叫陈寻的小子,治好了胡红缨的伤。
有趣。
她的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也好。”
片刻后,她做出决定。
“备机,去江城。”
“正好,我也想亲眼看看,能治好你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她的嘴角,勾起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弧度。
“顺便……也去会会我那位,二十年不见的故人。”
次日。
仁心堂开业。
新翻修的医馆窗明几净,淡淡的药草香混合着崭新木料的气息,闻着就让人心安。
陈寻一大早就通知了阴家祖孙和那几个研究生。
阴老爷子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唐装,精神矍铄。
阴秀秀则像个欢快的小蜜蜂,在前堂后院跑来跑去。
一会儿帮着整理药材,一会儿给那几个还有些拘谨的研究生师兄师姐打气。
“都放轻松点!我师父人很好的,只要你们认真干活,他从不骂人!”
几个研究生面面相觑,看着不远处那个比他们还年轻的“老师”,心里还是七上八下。
因为陈寻定下的规矩,寻常病症只收药材成本费,诊金随缘。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医馆门一开,病人就络绎不绝。
大多是些街坊邻里,图个便宜方便。
陈寻也不嫌麻烦,带着学生们,一个一个认真看诊,开方,抓药。
忙碌而充实。
旁边的几家商户老板也提着果篮凑过来道喜。
“陈医生,恭喜开业啊!”
“以后街坊们看病可就方便多啦!您这可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陈寻笑着一一回礼,气氛融洽和谐。
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