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美咲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已经不在乎了。
她将已经写好一半的新闻稿尽数删除,重起一篇。
标题就叫做“一个小企业的公关逆袭”。
另一边,发布会结束的同时,“漫途”的反击才真正地开始了。
在这场发布会上,“漫途”以一个“弱者”的形象出现,而陆逸所表现出来的,是诚恳,谦卑,是积极改错。
可现场的一些媒体呢?
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死缠烂打,数次破坏现场秩序,甚至引起了现场其他媒体的众怒。
在这种情况下,“漫途”的掌舵人并没有恼怒,反倒是一遍遍地劝说他们冷静,甚至最后还是给了他们提问的机会。
甚至,陆逸还邀请了现场的所有媒体前往中国去参观他们的公司,去亲眼看一看他们为这部作品投入了多少心血。
这是一场企业公信力逆转的过程。
如此极端的媒体是否可信?
如此诚恳的公司是否被误解了?
这样的疑问在每个人心中浮现。
这种极端的强弱对比,几乎就是一场“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定性。
至此,作为“受害者”的“漫途”,总算有了发言的资格。
第二步,
当所有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件事的时候,之前所收集的证据就该登场了。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背后的阴谋家也将无所遁形。
“漫途”不需要给出实锤的证据,它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放出一点证据,再竭尽全力维持自已的“人设”,舆论的力量就会将敌人逼上绝路!
至此,“漫途”终于重新拿回了主动权。
当然,没人知道,其实“漫途”没那么穷,也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怜。
也没人知道,那个叫陆逸的家伙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伤心。
把两家敌对媒体放到采访的最佳位置,到底是心胸开阔还是有意为之?
租用一个小场所,到底是资金不足还是特意为了一个压抑的氛围?
这一切经不起细想,但是也没人在意。
大多数人都只知道,《紫罗兰永恒花园》可能是被冤枉的,真正收钱说假话的,是那些攻击他们的媒体!
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