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 第174章 全民高考作弊的国家,到底有多离谱?交白卷也能满分!

第174章 全民高考作弊的国家,到底有多离谱?交白卷也能满分!(1 / 2)

而且那汉献帝禅让曹丕这桩破事儿,难道不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那曹丕胁迫的?

吃相比他还难看多了!

“哼!论起不要脸的程度,孤还是比不上另外两个!”

孙权冷哼一声,拂袖走出殿门。

【西晋以后,王朝瓦解,在长达两三百年的混战中,每个割据政权都想要假装自己是正统王朝。】

【那么这个时候,传国玉玺就成为了最好的工具。】

【梁国得到传国玉玺时,白袍陈庆之激动地说,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皇玉玺,今在梁朝。】

【当初秦始皇与刘邦,都没有太过重视的传国玉玺。】

【在历代君主们的争夺与厮杀中,不断被赋予神性与历史意义。】

【以至于后来的明朝皇帝,因为没有玉玺还被嘲笑为白板天子。】

【1924年,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傅仪,被逐出紫禁城,民’国政’府成立故宫古物

保管组织。】

【还曾怀疑过傅仪偷偷带走了金镶玉传国玉玺。】

【这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相当深入人心。】

【但在辛亥革’命之后,在这片古老士地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再也不需要一个封建帝王的印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传国玉玺所有的政治意义,都已经被这片士地上生活的人民本身所取代。】

大明位面。

看到后人的嘲笑内容,朱元璋脸色顿时一沉:“白板天子!?”

“岂有此理!那宋朝皇帝的伪章,难道就是真的了吗?”

“造假,明明比朕这没有玉玺更加可耻!”

那些制假造假的传国玉玺,后人难道就看不明白吗?

怎么能如此颠倒黑白?

“要不……咱也造一个出来?”

朱元璋气了半晌,又转念一想到。

一旁,朱标却进言道:“爹,大明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乃是天下万民众望所归!哪里又需要用什么传国玉玺来证明您帝位的正统性?”

“这都是后世那些嚼舌根的人抹黑罢了,无需理会!”

“您,本身便是天命所归,乃是与秦始皇一般的千古一帝,何须使用外物来证明自身?”

“标儿此言在理!”

朱标这一席话,顿时让朱元璋心头顿时舒畅了无数倍。

【而说起薄仪,至今还有人认为,传国玉玺是被傅仪带走了。】

【但其实,在大清末年,到龙国建立之初,这个问题,曾经被无数人给提到过。】【很多人都曾经也对傅仪有此一问。】

“没错,换成朕,朕也想要知道传国玉玺究竟去哪了!”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皇帝们纷纷点头。

他们虽然身处数百数千年前,但对后世清朝结束时的情况,也能做出自己的合理推断。任何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对这块传国玉玺无动于衷!

哪怕清朝这块玉玺,并不是大秦那块千年传国玉玺,也一样!只要是人,都不可能放任玉玺平白消失,肯定要追查其下落。诸多帝王们难掩心中好奇之心,看向天幕之中。

“如果向大清末代皇帝傅仪询问,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华夏的玉玺,究竟还能找到吗?”

看到两人碰面的情形,历朝历代诸多皇帝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地看向天幕之中。

【见傅仪有些拘谨,大家热情招呼,让大家动筷,品尝这顿朴实的家宴。】【数年生活的变迁让傅仪消瘦不少,神情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就在一片融洽中,突然发问,那传国玉玺去哪了?】【听到这个问题,傅仪脸色陡变,僵在了原地。】

【1924年,冯玉祥将傅仪逐出故宫,他仓促逃离,来不及找到传国玉玺,此后他就毫无踪迹。】

【如今,忽然问起,傅仪难免心中一紧。】

【良久,薄仪缓过神来,轻声道:“我并不知道,当时离开太匆忙,根本无暇去找。”】【一瞬间,薄仪心中涌现出万般愧疚,他失去了这件国之重宝,又何颜面对这片土地上这个新生的国家?】

【然而,让薄仪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责难,只是温和的说:“傅仪同志,传国玉玺是历史的一部分,既已事过境迁,我们如今要做的,是建设新的华夏。】

【听完这番话,傅仪如释重负。】

【原来,在他眼中,傅仪只是新龙国的一份子,一名普通的公民,没有必要再为那段尘封的往事惶恐不已。】

【而后,龙国也给傅仪看了一件宝贝。】【那便是新龙国的“国玺”】

【这枚新龙国的国玺,不是金,也不是玉,而是由铜制作而成。】【其上刻有十五个字,字体选用的是宋体,字体遒劲有力。】

【这场邂逅,堪称华夏现代史上的一个象征与缩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新旧思想不断碰撞,新老世代不断更替。】

【而正是在这无穷无尽的过程中,华夏走向了新的道路,获得了新的生机。】

【而那枚所谓的传国玉玺,如今只是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象征,不再是权力的标志。】看到天幕上,那句振聋发聩的话语,历朝历代无数帝王将相,顿时被深深地震撼了!

尽管此前天幕中,已经无数次昭示过,后世龙国与之前的王朝,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但看到如此发言,诸多还怀着封建思想的皇帝们,此刻尽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后世龙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在说出这句话时,他语气平淡,手中夹着香烟,似乎是在拉家常一般。

但是就是这种温和的语气之下,一句平平淡淡的话,却囊括了千万里的江山社稷,亿万万天下的黎民百姓!

一句话!

重如泰山!

从今之后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百姓们,一起书写!这一刻,古代所有帝王全部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哪怕是祖龙,脸上也浮现出一抹尊敬之色。

大唐位面。

李世民更是沉吟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朕也经常说。”

“但不知道为什么,先生说出来,似乎与朕说出来的感觉,大不一样!”因为他,是真的这么想,真的去这么做的!

大汉位面。

汉武帝嘴中也喃喃道:“人民的江山,由人民来决定!”

自古以来,所谓君权神授,每一个皇帝几乎都在用毕生笔墨,来诉说一件事,那便是帝王乃至天下共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每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