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澈表示认同,随即话锋一转:
“任何重大决策都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但我们汇新商会经过反复测算和评估,愿意在这个关乎邯郸未来数十年发展格局的项目上,承担起民族企业应有的责任和压力。”
陈澈原来不想今天提这个事的,但见书记挺好说话,干脆先聊聊。
而陈天宏代表的就是汇新商会,是汇新商会(邯郸)的会长,只是他不在邯郸,一般是几个副会长一起管理商会。
商会的三名副会长,有两位就在后面的考斯特里,有什么数据可以下车再说。
果然,陈澈抛出这个话题后,书记、副市长加上陈天宏等人开始叽里咕噜。
说到最后,陈澈才继续说道:
“我们的想法是,新机场按照4E级标准规划,预留未来升级4F的可能性,选址初步定在邺城与冀南交界处,紧邻绕城高速,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一期工程,包括机场本身、配套的高铁换乘站、连接市区与机场的市郊地铁快线,以及相关道路管网,总投资初步预估在320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又让车内安静了一瞬,只能听到空调运转的声音。
陈澈迎着众人震惊和审视的目光,抛出了增添份量的筹码:
“在这320亿的总投资中,我们汇新商会可以牵头联合相关战略合作伙伴,承诺承担其中80%的资金,也就是256亿。
剩下的30亿,可以由市里根据财力情况投入,或者以其他资源进行配套。”
“80%?!”
书记还真不知道这个筹码,之前稳如老狗此刻也不禁动容。
“是的,80%。”
陈澈肯定的重复道,随即又补充了足以让任何地方主官心动的附加条件:
“此外,为了彻底消除机场搬迁后,区域的发展顾虑,并提升邯郸人才吸引力和文化底蕴,我们还可以做出三项承诺:
第一,三年内,我们无偿出资,协助市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在南区高标准建设一座全新的邯郸科技大学,包括校舍、实验室和部分科研设备,我们包了,
第二,五年内,我们在邯郸东区的商业综合体、高端写字楼、星级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直接投资,将确保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全力助推东区打造成为新的城市会客厅和金融商贸中心。
第三,如果市里有需要,汇新商会愿意在时机合适时,投资轻轨和地铁,
资金方面不用担心,我们会在立项之初把资金调回邯郸,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在海外有近300亿美元,可以随时调回国内,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请书记放心。”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如同重磅炸弹,在考斯特车厢内引爆了无声的震撼。
书记深吸了一口气,与身旁几人交换了眼神,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难以置信。
陈澈提出的方案,不仅仅是解决了机场搬迁的资金难题,更是用“一座大学”和“东区三百亿投资”和“轻轨”这三大礼包,几乎完美回应了市里可能存在的所有核心关切——发展空间、人才短板、区域平衡。
“小陈董…!”
书记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
他不激动不行啊,如果哪怕在他任期把这些事干10%,他也受益无穷。
而汇新商会的实力和背景,这么久了他自己门清,因为他就是空降过来的。
三个月前前书记突然调离,他从南方平调到了这里,省里对他都很客气。
他猜测,跟燕京某一个大佬有关。
上有所好,下有…
虽说这是一个利益的世界,但汇新商会上面没人,他是完全不信的。
毕竟燕京都递话让他们大力发展邯郸,这种没头没尾的话不可能无的放矢。
虽说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可旁边几个城市怎么可能直接对接燕京。
刚才他跟陈天宏聊天,才知道陈澈也在燕京创业,他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小陈董,你这…你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投资了,你这是以城市合伙人的姿态,在为我们邯郸谋划未来啊,如果你们真的能做到这些,那机场南迁这件事,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我们必须抓住的历史机遇。”
猜测陈澈才是主心骨后,书记立马投桃报李,也懒得推来推去了,转向陈天宏和孟云涛和副市长等人,语气斩钉截铁:
“陈董,孟董,回去后,请你们尽快让汇新商会提交一份更详细、更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意向书,
我将亲自牵头,成立市级工作专班,最快速度启动前期论证和向上汇报程序,
只要你们的资金能够如期到位,市里这边,所有的协调、审批、配套,我们必将倾尽全力,扫清一切障碍。”
车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原本只是视察园区建设,却意外的推动了一项可能改写城市命运的重大决策。
陈澈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机场景象,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知道,这第一关,在市级层面已经基本打通了,接下来就是花钱和不断谈判将这个宏大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而书记同意,给了陈澈极大的信心,但这只是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也不知道,上面有没有人打压,国家会不会反哺、出资、有魄力、顶住。
他觉得他已经够赤诚了。
整个华夏14亿人口,他可能是唯一一个这么赤诚的资本家。
资金都准备好,就差点喂饭给地方了,如果这都干不成,他也该考虑润了。
当然,开玩笑。
润是不可能润的…
车队继续前行,驶向科创园的方向,但车内讨论的话题,已经牢牢锁定在了那个远在南方的、尚未存在的“新机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