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 第797章 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第797章 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2 / 2)

“好,林先生慢走。“约翰·里德双手接过名片,举止间透着郑重,“今晚一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请相信,我会尽力促成这笔对双方都有利的交易。“

目送林浩然离开后,里德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渐渐沉入维港的夕阳。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花旗银行内部,除了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先生外,就数他最清楚林浩然身上的潜力。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尽力维护好与林浩然之间的关系。

而走出酒店的林浩然,坐进等候已久的劳斯莱斯时,嘴角终于扬起一抹胜券在握的微笑。

他有信心,今晚纽约总部的越洋电话会议上,约翰·里德必将成为他最有力的说客。

因为这笔交易若能达成,不仅能让里德在接任董事长之前立下大功,更能为花旗银行与他旗下的恒声集团强强联手。

夜色渐浓,维港两岸灯火渐次点亮,与天际最后一抹霞光相互映照。

劳斯莱斯平稳地汇入车流,林浩然舒适地靠在后座,宽敞的空间让他能够从容地交叠双腿。

他的目光掠过窗外流光溢彩的香江夜景,思绪却已飞向大洋彼岸的纽约。

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虽仅有两字之差,却意味着天壤之别的权力层级。

非执行董事只能在边缘提供建议,更多的不过是一个虚职。

当初沃尔特·瑞斯顿邀请他加入花旗董事会,本质上就是授予一个不涉实权的虚衔,一个有名无实的身份。

而执行董事却能参与核心决策,掌握实质权力。

这个席位,不仅是他真正踏入花旗权力核心的通行证,更将为他旗下企业进军美国市场打开全新的局面。

劳斯莱斯平稳地驶过红磡海底隧道,港岛的璀璨夜景在车窗外流转。

林浩然舒展了一下身躯,双手搭在真皮扶手上。

花旗银行作为美国十大财团之一,其能量远超表面所见。

它不仅掌控着数千亿美元的资产,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政商两界的庞大关系网。

从华尔街到华盛顿,从美联储到财政部,花旗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想到这里,林浩然的眼神变得深邃。

如果真能够获得执行董事席位,意味着他将能接触到花旗最核心的商业机密和战略布局,意味着他将成为花旗财团的成员之一。

这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把打开美国金融权力大门的钥匙。

通过这个席位,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花旗的重大决策,在关键时刻为恒声集团、置地集团、万青集团等他旗下的企业争取利益。

更关键的是,这个身份将为他提供一层天然的保护色。

作为花旗的执行董事,他在美国的商业活动将享有更高的话语权和更宽松的审查环境。

这对他未来在美国市场的布局,无疑是一道重要的护身符。

别看他如今在香江有多牛逼,在日本、美国等地又投资了多少钱,总的资产有多少他自己都数不清。

可实际上,林浩然非常清楚,没有深厚根基的自己,在真正的国际金融巨头面前依然脆弱。

他那些看似庞大的资产,在华尔街大鳄眼中不过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若没有足够强大的保护伞,随时可能成为他人盘中餐。

如今,不过是可以在香江这个弹丸之地作威作福罢了。

甚至,连在香江,实际上他都还未能够完全作威作福,因为他还得看总督府的脸色。

现实就是这样。

所以,从两年前他便开始谋划进入花旗银行的核心层,当初沃尔特·瑞斯顿邀请他加入董事会,成为花旗银行非执行董事,正是这个计划的完美开端。

如今,他终于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海丰银行这个在旁人眼中的烫手山芋,恰恰成了他撬开花旗银行权力核心的最佳支点。

林浩然不禁莞尔,有时候,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谁能料到,当初从渣打银行手中接下的这个“赔钱货“,如今竟成了他通往华尔街权力殿堂的关键筹码?

更妙的是,渣打银行千方百计想要脱手的汇沣银行,不仅让他白捡了一个完整的银行体系,如今还要借此大赚一笔。

想到这里,他唇角微扬:这位渣打银行,还真是位不折不扣的“送财童子“啊。

车辆驶上施勋道,林浩然的私人别墅映入眼帘。

车刚停稳,他便看见郭晓涵不知何时已守候在别墅门前。

虽然两人尚未举行婚礼,但她早已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女主人的角色。

郭晓涵身着一袭素雅的长裙,站在门廊温暖的灯光里。

见林浩然下车,她步履轻盈地迎上前,很自然地接过他手中的手提包,柔声问道:“浩然哥,用过晚餐了吗?要是还没吃,我让厨房给你准备些饭菜。“

林浩然温柔地揽住她的肩,一边向屋内走去,一边含笑答道:“刚和花旗银行的约翰总裁用过工作餐,外面风凉,我们进屋说话,要是让你着凉了,我可要心疼的。“

郭晓涵闻言,内心中不禁一甜,乖巧地与林浩然并行踏入别墅内。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晚上的九点钟。

与此同时,在半岛酒店的套房里,约翰·里德正神情严肃地坐在通讯设备前,准备与纽约总部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越洋电话会议。

这个时间,因为时差的原因,西半球的纽约此刻正处于上午的九点钟。

很快,在约翰·里德将谈判的条件都告诉了沃尔特·瑞斯顿之后,两人一顿商量,很快便决定尽快召开董事会议。

纽约时间上午十点钟,花旗银行总部大楼的顶层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长长的胡桃木会议桌旁,围坐着花旗银行最具权势的十几位高层——包括多位执行董事、风险控制主管以及全球业务负责人。

董事局主席沃尔特·瑞斯顿坐在主位,其他高层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各位,早上好。”里德沉稳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会议室里响起,“我刚与恒声集团的林浩然先生结束会谈,现在向大家汇报谈判结果。”

他清晰地复述了已经达成的核心交易条款:用海丰银行换取花旗3%的股份外加1.5亿美元现金。

这个条件在会议室内引起了一阵低声议论,但大多数人认为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当里德提到林浩然附加的条件——一个常驻执行董事席位时,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不可能!”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执行董事查尔斯·威尔逊第一个反对,他的背后,正是花旗财团的亲自一位大佬。

“执行董事会是我们最高决策层,从来不为外部投资者设立专属席位,这等于是在我们核心利益圈里插进了一个外人。”

风险管理主管莎拉·詹金斯紧接着发言:“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这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今天给恒声一个席位,明天其他大股东也会提出同样要求,我们的决策独立性将受到严重挑战。”

“更重要的是,”全球业务负责人迈克尔·约翰逊补充道,“这意味着我们将与恒声集团这个来自远东的金融企业分享最核心的商业机密和战略布局,在座各位都很清楚,执行董事能够接触到多少敏感信息。”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

这些高层们心知肚明,多一个执行董事,就意味着多一个人来瓜分现有的权力和利益。

他们的背后,基本上都代表着一位重要的花旗财团大佬。

面对汹涌的反对声浪,里德在电话那头沉着应对:“各位,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但请思考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如果我们拒绝这个条件,林浩然大可以自己投资海丰银行,让这家银行迅速壮大起来,我想大家都知道,林先生有这样的财力。”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可能性在每个人心中沉淀。

“第二,”里德继续说道,“恒声集团在亚洲地区的网络和资源,正是我们全球化战略中最需要补强的环节,不可否认,我们在远东市场也有布局,但是与恒声集团旗下的几家银行相比,逊色太多了。

一个执行董事席位,换来的是整个东方市场的深度合作,这不只是妥协,更是战略投资。”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约翰·里德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在如今的全球金融格局下,我们需要林浩然这种拥有庞大资产的商业巨鳄,他能够给我们极大的助力。

这两三年,大家也知道,林浩然先生为我们花旗银行创造了多少利润,这是其他客户无法比拟的。

与其让他在外部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不如将他纳入我们的体系,让他为花旗的利益服务。”

说到这里,约翰·里德不再说下去,因为他知道,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