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朱慈炅喜欢这里而不喜欢乾清宫大殿的原因,在乾清宫大殿上,对于幼年的他,各种不方便。
朱慈炅身后的众将也有排名位序的,但他们可不会学刘一燝和黄立极谦让个半天,他们是用抢的。
卫时忠觉得自己身为监国司总指挥,官位最高,理应第一。周遇吉觉得皇骁卫是新六卫第一卫,自己应该第一。张名振觉得自己是重启进士团的探花,沈寿崇、汪起龙不在,他就该第一。温如孔觉得眼前这三个都是渣渣,自己战功第一。
四个人趁着朱慈炅就座转身的瞬间,快速卡位角力,终于排好了位置。也不知道按啥规矩排的,四个人挤成了一排,周遇吉抢到了第一,温如孔第二,张名振第三,卫时忠最后。
看到朱慈炅转身,四个人都脸带笑意,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反正他们已经列好队,向朱慈炅施礼了。好在夏天来了,众将都穿着丝绸官袍,没有甲胄在身,也就没有发出声响。
朱慈炅面前今天有十将,他们排了个标准的四四二阵型。除了四位指挥,还有四位参将两位试参将。
佥军卫参将张道濬(注2),操江水师参将苏梦仪(注3),昭武卫参将张全昌(注4)、马爌(注5),骧云卫试参将桑昂,古鲁思其布(注6)。
其中,张道濬在朱慈炅继位整编锦衣卫时,为后勤司镇抚,厂卫改组时入了佥军卫,是卫时忠的得力部下。卫时忠推荐手下能战之将,第一个就想起了他,说他极善火器。
汪起龙去郧阳时,把雷霄卫几个善于指挥火铳的将领一并带走了。朱慈炅压根没想过锦衣卫能有什么大将之才,但看过张道濬玩火铳后,又觉得这个人还行,本来是想让他转炽羽卫的。
苏梦仪是朱慈炅接收操江水师时的原卫所参将,是张名振想推荐到昭武卫海军的人才,朱慈炅都准备等沈寿崇回来后,就把苏梦仪调到昭武卫海军了。
进藏属于临时决定,不过这两个指挥人选,朱慈炅固执的想要派出亲信。他也不管张道濬是玩火铳的,苏梦仪是玩船的,只觉得这两人属于他的直属部队,是亲信。
朱慈炅考虑驻藏更多需要脑子,要有文化。张苏二人的文化在一帮粗汉里简直是鹤立鸡群,就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样吸睛。他们一个父祖皆进士,一个自己考上了武进士。
大明武进士文化都不低,不然过不了文官那一关。便是朱慈炅觉得最粗的温如孔,人家也能标标准准的写奏折,别管内容,至少文墨通顺。
不过,朱慈炅还是考虑到高原气候,不知道两个人能不能适应。所以也预备了两个替补,张全昌和马爌,这两人都是朱慈炅山海关整编时招入昭武卫的,都是名将之后。
除了汉将,朱慈炅也要编入蒙将。温如孔手下有四大蒙将,这次直接选了两个。
其中,桑昂是个刺头,所谓夷丁就是夷人家丁,在他看来,他比在祖大寿手下过得好,现在是皇帝家丁了。忠诚度非常高,就是总干些混帐事。
他刚到南京就鞭打民工反被鞭打收拾过,后来逛花船又被施凤来的治安队抓住,他居然反抗,一个人干翻二十多人才被控制住,关了十天小黑屋,给整个骧云卫都丢人了。
桑昂的武力值很高,朱慈炅和温如孔都很喜欢他,皇宫里值勤他都可以单独带队,足见信任。但是吧,这就是个野人,朱慈炅决定把他扔到高原去磨练一下。
古鲁思其布其实是朵颜人质,不过身为蒙古大族继承人,军事素质也非常不错。他还是慧王的老丈人,不过他丫的不到三十岁,比慧王还小,也不知道他到底几岁生娃的。
看着他一脸络腮胡,朱慈炅严重怀疑据说是草原明珠的慧王妃是否确为其亲生。不过,蒙古人不讲究这个,他们说是那就是。
这个人进入骧云卫后很好学,兵法训练什么的,已经和汉将差不多甚至更好。而且朵颜那些娃娃骑兵都听他的,朱慈炅隐隐有些不安,主要是他老子苏布地是个出了名的二五仔。
所以,朱慈炅干脆也把他流放乌斯藏算了。
注1:桑昂,出身不明,疑似蒙古人。祖大寿夷丁骑兵将领,松锦大战后,祖大寿降清,桑昂不从,其部千余人被骗出城,遭清军尽屠。
注2:张道濬,山西人,张铨长子。张铨是天启朝辽东巡按,沈阳陷城时被俘,不屈自杀。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张道濬同时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荣衔,领俸禄的那种。
崇祯继位,一度为指挥使,但因与阉党相善,归入阉党,夺职归家,后组织义勇击败王自用。改流放浙江,明亡前归家,甲申时领乡勇驱秦寇,授延安守备,次年战死于清兵。
注3:苏梦仪,字羽若,福建泉州人,天启二年武进士。助剿刘香,平苗乱,授贵州总兵。后转镇安庆,数败张献忠。
甲申后,左良玉发动“清君侧”。苏梦仪守九江,副将开城,苏梦仪巷战失败被俘。恰左良玉病亡,苏梦仪不降,被左梦庚斩杀,黄得功败左军时慢了一步。隆武赠太子太保、左都督,谥武愍。
注4:张全昌,前辽东总兵张承胤次子,官至宣府总兵,降顺。
注5:马爌,马芳孙,马林第四子。官至甘肃总兵,随孙传庭战死,一说降顺。
注6:古鲁思其布,苏布地长子。苏布地死后与其叔赛冷分领原朵颜三十六家左右翼,古鲁思其布为右翼,贝子。康熙时授一等塔布囊(位次辅国公,与台吉同),加公衔,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