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内阁落子(2 / 2)

黄立极眉头暗皱,田仰无所谓,傅冠要是进藏,内阁的位置可就没了。要知道,他可是热门,孙承宗这个推荐太坏了,傅冠敢拒绝就是不堪任事,要是进藏,至少下一届内阁他没可能了。

刘一燝仔细回忆了下,感觉朱之臣这人还挺壮的,他本就是四川人,应该没有问题。贺逢圣那个书生架子,多半扛不住的,要换人。于是面无表情的点头。

“老夫没有意见。那就田仰做朱之臣的替补,傅冠做贺逢圣的替补?”

徐光启低着头,专心品茶。内阁这帮人太坏了,随口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官员的前途,想做天子近臣也不容易啊,不知道从哪就飞来一只箭了。

不过傅冠还不到四十岁,入藏主政也可以接受。他的声望都是京师那群无良士子捧出来,或许就是这种唱捧,引起了阁老们的反感,变成捧杀了。

黄立极也没有反对。

“可以。那总理人选呢?”

内阁其余三人都变换了一下坐姿,总督一职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仕途的终点,但总理一职却可以是很多人的起点。

刘一燝首先开口。

“老夫推荐一人吧,范复粹。”

孙承宗也拈须开口。

“练国事也不错。”

话比较少的徐光启也不掩饰。

“老夫推荐沈犹龙。”

黄立极脸上带着笑容。

“入藏的两位总理也要到金川先适应,人多点无妨。老夫也推荐一个吧,刘宗周。”

这回轮到刘一燝和孙承宗讶异了,他们刚阴了傅冠,黄立极也有学有样,来了个反向推荐。总督和总理这两个位置的确香,但地方在乌斯藏和朵甘,就有点祸福难料了。

范复粹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这一科的孔贞运,刘宇亮,陈子壮,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袁崇焕,马士英等人,他们都要尊刘一燝一声“师相”的,虽然刘一燝只能算馆师。(注1)

不过,单纯这一长串名字,就知道刘一燝的政治能量有多强了。刘一燝推荐范复粹,目的自然是要给门下弟子镀一层金。

练国事算是北东林的一员,跟孙承宗关系也匪浅,不过,南京逐渐“京化”,他这个应天府越来越不好做了,头上的爹太多,王爷也多。

他已经快满三年了,抗疫也是有功的,一见到孙承宗就想要离开南京这个越来越混乱的“京圈”。孙承宗遇到机会,自然就想起了他。

沈犹龙名声不显,但也短暂巡抚福建,资格没有问题。他开始是钱龙锡他们那一派系的人,但是钱龙锡已经彻底臭了,骨头渣子都找不到了,他在官场也多少有些朝中无人的感觉了。

不过,沈犹龙出身华亭,正宗松江人,内阁还有一尊大佛呢,那怕是泥塑阁老,那也是阁老。他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投靠了徐光启这个乡党,此次推荐,就是徐光启的回报。

三位阁老都想借此机会给自己人铺就一条晋升的重要阶梯,他们都没有想到黄立极这个老六,居然给刘宗周挖个大坑,金川去一趟,那怕选不上也得掉身皮。

黄立极没有阻止傅冠,孙承宗和刘一燝也就不能阻止刘宗周。况且刘宗周这样刷声望的东林党,在重启朝机会不大了,在孙刘眼里,这个人也根本不重要。

确定了乌斯藏的事,黄立极摘下叆叇,放在案上,压住了朱徽娖送来的文书。

“季晦,稚绳,子先。你们看温体仁这件事怎么办?”

三个人都在用鼻孔长吐一口气,刘一燝摇摇头。

“没办法,只能让孔贞运把印给他。中五回京把孔贞运带上吧,傅冠不是要入藏吗?通政使也是九卿。”

孙承宗神情严肃

“温长卿此人奸猾投机,极善迎合上意。要压下去!”

刘一燝苦笑一声。

“此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不是那么好压的。聪明人宁愿得罪你孙承宗,也不愿得罪他温长卿的。顺其自然吧,我们的小陛下也不是省油的灯。”

注1:我在该科进士中查到不少人尊刘一燝为老师,如姚希孟,顾锡畴等。但会试正副考官为时任吏部右侍郎的史继偕和时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的韩爌。

后来又查了下,时任詹事府詹事兼掌翰林院事的刘一燝仅为殿试阅卷官,排第一位的是内阁大学士方从哲。

最后才反应过来,刘一燝是这科庶吉士的馆师,严格说来只有进了翰林院的人和所有庶吉士算是刘一燝的弟子。

所以,本书前期设定孙传庭尊刘一燝为师有些牵强,不过,明朝同样流行攀附,该科进士借同年身份认刘一燝为师也算合理,何况登榜后的谢师礼,刘一燝也必然收过。

该科进士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死了就是失势,所以集体抱刘一燝大腿是合理的,严格考据党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