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闻言也有些意外,这三个人都不是内阁推荐的啊。
孙承宗个人已经有人选,他是希望傅宗龙过去接任的,还跟傅宗龙打过招呼。本来他已经准备跟刘一燝、徐光启说一声,表示这个位置他占了。
但他没有想到,小皇帝直接插手人事,根本不给内阁机会,甚至直接弄来了三个候选人。这非常不合传统,小皇帝掌控军权就罢了,你还要插手人事,你多大了啊?
孙阁老一脸不开心,这他妈谁推荐的啊?明显也不是黄立极啊,他昨天才到。钱士升?他出手不跟内阁打招呼,不懂规矩了吧。
他板着脸认真打量了一会面前三人,似乎只有王家桢稍微有资格啊,剩下这两人谁啊?而且王家桢也不合适,这个人懂个毛的军事。
王家桢可不知道孙承宗的腹诽,他平静回话。
“回陛下,臣以为陕西问题更多还是依赖中枢支援,陕西已经不能独立解决灾荒问题了。
如果要主政陕西,臣认为‘萧规曹随’是必要,必须要继续执行孙阁老的‘移民、复耕、围匪’三大策略。
除此以外,臣认为可以考虑以工代赈,尽量修好陕西道路,方便军队快速反应和救济及时发放。”
说完他还向孙阁老微笑点头,孙阁老,我跟你,支持我。
孙承宗无动于衷,直接把果盘抓到他身边,开始狠狠的剥荔枝。
梅之涣其实是干过巡抚的,不是一个省,是大明一个比较奇葩的位置,南赣巡抚。这个位置和两广、福建、湖广三个巡抚都有些冲突,当然还有江西布政使,因为辖地就是从四省分的。
这个巡抚时设时除,并不太引人注意。梅之涣丁忧后,朝廷就长达一年没有继续派人,也没有啥事。
梅之涣和孙承宗两人其实是同榜同年,当然孙承宗是榜眼,梅之涣是个名次靠后的小小同进士,但孙承宗装着不认识梅之涣属实有点过份了。
梅之涣回答比较谨慎。
“回陛下,臣看朝廷邸报和《朕问》书中皆说,天汗部已经占领了插汗领地和归化城,如此三边外是否可以说暂时没有敌人了?”
朱慈炅沉默点头,手指翻看着自己的小册子。他突然发现,孙承宗和梅之涣是同年,但看两人表情,怎么形同陌路。
孙承宗在北方为官,梅之涣在南方为官,孙承宗忘了梅之涣可以理解,但梅之涣怎么可能不攀附孙承宗。却不知道,人家梅之涣自有一套家族人脉,楚党和东林也是对头的。
梅之涣声音倒是没有波澜。
“如此,朝廷是不是可以考虑整编三边防御,也可以省下一笔开销。另外,能不能将陕西流民安置于天汗部,臣记得归化城附近似乎可以有农耕的。”
朱慈炅露出充满鼓励的微笑。
“不错!大胆点,河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