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729章 交趾承平!当初没选错人!

第729章 交趾承平!当初没选错人!(2 / 2)

朱高炽连忙上前扶起二人,笑着道:“黄大人、暴大人不必多礼。我们此番前来,本是顺路探访,不想惊扰二位。方才一路所见,交趾政通人和、民心安定,二位与盛将军功不可没,真是劳苦功高啊!”

朱雄英也附和道:“是啊,儒学教化推行得力,百姓安居乐业,这等布政成果,值得大大的嘉奖。父皇若是知晓,定然也会十分欣慰。”

黄福与暴昭闻言,心中暖意融融。

黄福感慨道:“殿下过誉了。交趾能有今日之局,全赖陛下与殿下的信任,以及朝廷新政的庇佑。臣等不过是恪守本分,做了该做的事。”

暴昭也补充道:“大将军王当初的嘱托,臣等时刻铭记于心。治理交趾,当以安抚为先、教化为本,如今能得百姓认同,便是对臣等最大的回报。”

寒暄过后,在黄福与暴昭的带领下,朱高炽与朱雄英一行人向着交趾首府升龙城而去。

沿途所见,更是让朱高炽二人对交趾的治理成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升龙城的街道宽阔整洁,两旁商铺林立,既有售卖中原丝绸、瓷器的店铺,也有经营当地特产的摊贩,汉人与交趾人往来交易,言语相通、和睦相处。

城中设有大明的府衙、驿站、粮仓,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完全照搬了中原的治理模式。

行走间,黄福向二人详细讲述着这两年多来的治理历程:“殿下刚离开交趾时,这里的局势并不稳定。残余的地方势力时常煽动百姓作乱,不少百姓因语言不通,对官府的政令心存抵触,甚至有村集体抗税。臣与暴大人、盛将军商议后,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让盛将军率军清剿残余势力,稳固治安,让百姓能安心生产;第二步,推行‘双语教化’,官府发布政令时,同时以汉话和交趾话公示,在各地设立儒学教室,免费招收交趾子弟入学,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传授中原的耕作、纺织技艺;第三步,轻徭薄赋,减免交趾三年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对积极学习了汉俗、参与汉化的百姓给予奖励。”

“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远比预想的要多。”暴昭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起初,不少交趾百姓对儒学教化十分抗拒,认为是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部分地方官员急于求成,推行政策时方式生硬,引发了百姓的不满。臣便亲自下乡巡查,严惩了几位作风粗暴的官员,同时让儒学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先从日常汉话、生活技艺教起,再逐步传授儒家经典。此外,臣还牵头修订了交趾的地方律法,在不违背《大明律》的前提下,适当兼顾当地习俗,让百姓更容易接受。”

黄福接着道:“最难的还是人心的收服。有一次,北部山区发生旱灾,百姓颗粒无收,谣言四起,这是大明统治带来的灾祸,不少百姓被煽动着准备暴动。臣得知消息后,立刻调拨粮仓的粮食赈灾,同时亲自带着官员深入山区,与百姓同吃同住,讲解抗旱知识,组织大家开挖水渠。暴大人则查明谣言的源头,依法处置了煽动者。经过此事,百姓们看清了朝廷的诚意,对我们的信任也越来越深。后来,不少百姓主动要求送子弟去儒学教室读书,甚至有人自发学习了汉服、汉礼。”

“盛将军在军事上也功不可没。”暴昭补充道,“他不仅清剿了残余势力,还训练了一支由交趾子弟组成的地方军队,让他们守卫家乡。这些士兵在训练中学习了汉话、接受大明的军事理念,如今已是镇守交趾的重要力量。他们熟悉当地地形,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让百姓更有安全感。”

朱高炽与朱雄英认真听着二人的讲述,心中对三人的敬佩更甚。

治理一片刚平定的异域土地,既要稳固治安,又要推行汉化,还要收服人心,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而黄福、暴昭、盛庸三人,凭借着耐心、智慧与担当,一步步化解难题,最终实现了交趾的政通人和,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