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远亲自挂帅的“产业化突击队”,夜以继日排查几千个工艺参数,最终,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同一个无法逾越的瓶颈——核心设备。
“盘古一号”项目会议室,烟雾缭绕,气氛压抑。
技术总负责人赵建国,这位跟着孟远打下江山的老将,此刻眼窝深陷,嗓音沙哑。
“孟董,最新数据出来了。”
他将一份报告推到孟远面前,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大规模量产,良品率只有0.87%。成本,是传统液态电池的21倍。按这个烧钱速度,集团账上的资金,撑不过三个月。”
三个月?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听得见沉重的呼吸声。
所有技术骨干都低着头,像一群刚刚经历惨败、等待审判的士兵。
孟远没有看报告。
他靠在椅背上,指尖有节奏地敲着桌面,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写满沮丧和绝望的脸。
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不把这群天之骄子逼到悬崖边上,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不过……火候还差一点。
“根源找到了吗?”孟远淡淡地问。
赵建国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找到了。设备!咱们现有的设备,都是基于‘湿法’工艺设计的,用来搞‘干法’,等于让F1赛车去跑拉力赛。”
他顿了顿,补充道:
“但……核心的精密传动和控制系统,只有德国机械和日本机械能做。咱们……离不开他们。”
“哦?离不开?”
孟远嘴角一撇,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直接拨给了助理。
“接通德国机械,亚洲区负责人,赫尔曼先生。”
全场愕然!
孟董这是要……亲自去求人?
电话很快接通,免提打开,一个带着浓重德式口音的傲慢声音传来:
“孟先生?听说你们遇到了麻烦。需要我们的‘善意’了吗?”
孟远轻笑一声:“赫尔曼先生,我们想向贵公司定制一套全新的设备,用于固态电池生产,技术要求是……”
不等孟远说完,赫尔曼就在电话那头夸张地笑了起来。
“停!停!我亲爱的孟!我听说了,你们想做一种‘干法’工艺?”
“把纳米级的粉末,用几十吨的压力,压成一张纸?我的天,你们是想造一台‘原子复印机’吗?”
“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不是凡人!”
刺耳的嘲笑声,通过免提,清晰地传到会议室每个人的耳朵里。
所有工程师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孟远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未变,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所以,德国机械也做不到,是吗?”
赫尔曼的笑声戛然而止,语气变得冰冷:
“不,孟先生。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会为一项注定失败的、异想天开的技术,浪费哪怕一分钟时间。更不会把我们代表着德意志工业皇冠的明珠,卖给你们。”
“嘟…嘟…嘟…”
电话被对方粗暴地挂断了。
会议室的空气,降到了冰点。
“孟董……”赵建国嘴唇翕动着,刚想说些什么。
却见孟远缓缓站起身,脸上非但没有丝毫怒意,脸上反而很兴奋!